当然可以。
直接说答案:二本学生完全可以考研究生,而且每年都有大量二本学生成功考上。
我们先看最基本的事实,也就是考研报名资格。根据国家规定,只要你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往届本科生,有毕业证和学位证,你就有资格报名。规定里从来没有一条说“二本院校学生不许报名”。所以,从规则上讲,你的本科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对于拿到考研的“入场券”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问题肯定没这么简单。很多人担心的不是“能不能报名”,而是“考上了会不会被歧视”、“复试会不会因为本科学校不好而被刷掉”。这个问题才是关键,也更现实。
我们得把考研分成两步看:初试和复试。
初试是全国统一考试,所有人都用同一套卷子(大部分统考科目是这样)。这是一个纯粹看分数的地方。你考400分,就是400分,你的本科学校并不能让你的分数变高或变低。在这一点上,考试是公平的。不管你是哪所学校的,只要你的分数达到了目标院校的复试线,你就有资格进入复-试。高分是硬道理,也是你面对所有不确定性时最大的底气。一个高出复试线几十分的成绩,能帮你抵消掉很多潜在的“软肋”,包括本科出身。
真正的挑战,或者说大家担心的“歧视”,主要可能出现在复试环节。
复试通常是面试加笔试。面试的时候,老师手里会有你的全部材料,包括你的本科院校、成绩单、各种奖项等等。当一位来自985大学的老师,看到一位来自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他会怎么想?
我们不能把所有老师都想得那么“势利”。但从现实角度出发,老师们确实会考虑一些问题。比如,他们可能会担心,二本院校的学生在本科期间受到的学术训练、接触的资源和平台,会不会比顶尖大学的学生要弱一些?他们的知识基础、科研视野、动手能力是不是有所欠缺?这是一种基于普遍情况的、惯性式的担忧,不一定针对你个人,但这个“标签”确实存在。
所以,你在复试时要做的,就是用你的表现打破这种惯性认知。
具体怎么做?
第一,初试分数要足够高。这听起来像废话,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比如一个专业招10个人,你初试排第一,高出第二名20分。就算面试的老师对你的本科学校有疑虑,他们也很难拒绝一个如此高分的学生。因为录取是综合分数排名,初试分数占比很大,你领先的这20分就是巨大的优势。而且,一个能考出超高分的二本学生,本身就证明了你的学习能力、自律性和决心,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认证”。
第二,提前准备,弥补短板。你知道自己的本科背景是短板,那就用别的东西来弥补。比如,你的本科成绩单要尽量好看,专业课分数不能低。可以积极参加一些全国性的竞赛,比如数学建模、英语竞赛、挑战杯,拿到奖项就能证明你的能力不局限于你的学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试着跟老师做一些小项目,甚至努力发表一篇论文。这些“干货”写在简历上,比你说任何话都管用。它们证明了你虽然平台一般,但你个人一直在努力向上。
第三,复试面试要做好万全准备。面试不仅仅是回答问题。老师想看到的,是一个有潜力、有热情、适合做研究的学生。你要对你报考的专业有深入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课本。要去读一些最新的学术论文,了解这个领域的前沿动态。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报考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你要能说到点子上,让老师觉得“这个学生虽然本科学校一般,但他真的对我的研究很感兴趣,也做了功课,是有想法的”。
第四,选择大于努力。这一点也很关键。如果你是一个二本学生,非要“一步登天”,去考清华北大最热门的王牌专业,那难度确实极大。因为你的竞争对手,很多都是来自顶尖院校的学霸。但这不意味着你不能考名校。你可以选择一些“性价比”更高的目标。比如,选择985、211大学里相对不那么热门的专业,或者新开设的专业。也可以选择一些行业内认可度高,但名气没那么大的学校。或者,有些学校对第一学历确实不那么看重,更看重你的初试分数和个人能力,这些信息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
说白了,考研就像一场闯关游戏。“二本”这个身份,可能会让你的游戏难度比别人高一点,但这不代表你不能通关。你需要做的,就是正视这个现实,然后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去弥补差距。把抱怨和焦虑的时间,都用在背单词、做数学题、看专业书上。
你的本科背景只是你的过去,它代表了你四年前高考的成绩,但不能完全定义你现在的能力和未来的潜力。考研,恰恰就是给你一个重新证明自己、选择自己未来的机会。这个机会对所有人都是敞开的,关键看你能不能抓住它。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