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简单说就是国内的学校和国外的学校合作,在中国境内办学,主要招收中国学生。 这事儿听起来挺不错的,能不出国就体验到国际化的教育。 但里面的门道其实不少,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先搞清楚两种基本形式:机构和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有两种形式:合作机构和合作项目。
一种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这又分成两种情况。
- 有独立法人的:可以把它看作一所独立的大学,有自己的名字、校园,独立招生。 比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 这些学校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顶配”,自主性很高。
- 没有独立法人的:这种更像是国内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 它属于中方大学的一部分,但在教学和管理上有很多外方院校的参与。
另一种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这种形式不成立一个独立的学校或学院,而是具体到某个专业。 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合作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项目。 这种项目通常由中外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灵活性比较高,常见的培养模式有“2+2”、“3+1”等。
怎么选?如果你想完完整整地体验一种国际化的大学环境,独立法人的机构会更合适。如果你只是对某个特定专业感兴趣,并且希望学习方式更灵活,那么合作项目可能更符合你的需求。
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在哪?
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图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国际化的教育资源。 很多项目会引进国外的原版教材,采用英文授课,教学方法也更偏向国外的模式,比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这对于想提前适应国外学习环境,或者提升英语能力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有机会获得国外的学位证书。 一些项目在毕业时,如果成绩符合外方大学的要求,可以同时拿到中方大学的毕业证、学位证和外方大学的学位证。 这对于未来想去外企工作或者申请国外研究生的人来说,是个加分项。
还有就是,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缓的留学过渡期。 对于那些想留学但语言或独立生活能力暂时还跟不上的学生,可以通过“2+2”或“3+1”这种模式,先在国内学习一两年,适应之后再出国。
也要看到硬币的另一面:缺点和风险
说了这么多好处,但中外合作办学也不是完美的,有些问题必须提前想清楚。
第一,学费真的不便宜。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通常远高于国内普通公办大学,对于家庭经济条件是个不小的考验。 如果后期还需要出国学习,总花费可能和直接出国留学差不多。
第二,项目质量良莠不齐。 有些合作办学项目只是“挂名合作”,引进的国外教育资源有限,教学质量并不高。 所以在选择之前,一定要仔细甄别。
第三,文化和环境的适应。 虽然在国内学习,但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一些学生来说还是有挑战的。 而且,同学的家庭背景可能比较优越,容易形成攀比的风气,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四,毕业证书的认可度。虽然教育部认可正规的合作办学学历,但在就业市场上,一些用人单位对这类毕业证的看法不一。
如何选择靠谱的中外合作办学?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怎么选一个靠谱的中外合作办学呢?这里有几个实在的步骤:
查资质,验明正身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去“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查询。 所有正规的、经过审批的机构和项目,在这个网站上都能查到。 如果查不到,那就要当心了。还要仔细看清楚批准的是本科还是硕士,招生方式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看合作双方的实力
合作办学,说到底还是看爹妈。中方和外方大学的实力直接决定了这个项目的天花板。尽量选择那些中外双方都是知名大学的合作项目。深挖课程设置和师资
一个好的合作办学项目,引进的国外课程和师资是要有保证的。教育部的规定是,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要占到总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方教师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也要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你可以去学校官网上看具体的课程安排和师资介绍。了解毕业生的去向
毕业生是检验一个项目好坏的直接标准。可以多方打听一下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和升学情况。是去了知名企业,还是申请到了顶尖大学的研究生?这些信息很有参考价值。分清“计划内”和“计划外”招生
这一点对高考生尤其重要。计划内招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需要填报高考志愿,毕业后拿到的文凭认可度最高。 计划外招生是学校自主招生,入学门槛相对较低,但要仔细确认毕业后能拿到什么样的证书,以及这些证书是否被教育部认证。 最保险的方法就是查看你所在省份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上面有明确的标注。
总的来说,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一种多元化的教育选择,它有独特的优势,但也伴随着不低的成本和一些不确定性。 关键在于你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多少。 在做决定之前,多花点时间去查证、去比较,别只听招生宣传的一面之词。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