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聊聊 “orange” 这个词的发音。很多人觉得简单,但其实不少人读得不对。问题主要出在元音和结尾的那个 “ge” 上。而且,美式发音和英式发音还不一样。
我们先把它拆开看:or-ange。重音在第一个音节 “or” 上面。所以读的时候,你的声音要先强后弱,是 OR-ange,不是 or-ANGE。这个重音要是搞错了,听起来就不对劲。
美式发音 vs. 英式发音:区别在哪?
最大的区别就在第一个音节 “or” 上。
美式发音 (AmE): /ˈɔːrɪndʒ/
在美国,这个 “o” 的发音很像单词 “or” (或者) 或者 “four” (四) 里面的元音。关键是,那个 “r” 音要发出来,而且要发得比较重。这是一个卷舌音。你可以先把嘴唇收成圆形,然后舌头向后卷,但不要碰到嘴巴里的任何地方。你试着先发一个单词 “or”,感觉一下舌头的位置,然后再连上 “ange”。所以整个听起来是 “OR-indge”。
英式发音 (BrE): /ˈɒrɪndʒ/
在英国,情况就不一样了。第一个音节的 “o” 发音更短、更靠后,有点像单词 “hot” (热) 或者 “lot” (许多) 里面的那个元音。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英国人通常不发那个 “r” 的音,除非后面紧跟着一个元音。在 “orange” 这个词里,”r” 后面是元音 “a”,所以有些英国人会轻微地发出一个 “r” 的连接音,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个 “r” 音是非常弱的,甚至听不到。所以听起来更像是 “O-rindge”。
总结一下:
* 美式:重点是卷舌的 “r” 音,发音像 “or”。
* 英式:重点是短促的 “o” 音,像 “hot”,并且 “r” 音很弱或没有。
这两种发音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地区差异。你看美剧多,可能更习惯美式发音。你看英剧多,英式发音听着就更顺耳。你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或者哪个对你来说更容易发音,然后就坚持练习那一种。
中国人常见的发音误区
很多中国人在读 “orange” 的时候会犯一些固定的错误。我们来看看怎么纠正。
误区一:把结尾的 “ge” 读成 “橘”
这是最最常见的一个问题。中文里的“橘”字发音是 “jú”,这个音的结尾比较松。但是英文里 “orange” 的结尾 “ge” 对应的音标是 /dʒ/。这是一个破擦音,意思是你的气流要先被舌头完全堵住,然后再冲破阻碍发出来。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两个动作的结合:
1. “d” 的动作:先把你的舌尖顶住上牙龈后面那个硬硬的地方(也就是齿龈),完全堵住气流。就好像你要发 “的” 这个音的起手式。
2. “j” 的动作:在堵住气的瞬间,舌面抬起,让气流从一个狭窄的通道里挤出来,发出的音很像中文里的 “日” 或者 “之” 的声母,但声带要振动。
所以,/dʒ/ 这个音是一个短促而有力的音。你试试读一下 “judge” (法官) 或者 “bridge” (桥),结尾都是这个音。练习的时候,你可以先慢慢地发 “d”,然后紧接着发 “zh” 的音,连起来快读就是 “dʒ”。记住,结尾不能拖泥带水,要干净利落。
误区二:美式发音里的 “r” 音发不准
美式英语的卷舌音 “r”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个挑战。我们普通话里的 “r” (日) 这个音,舌头的位置更靠前,而且舌尖会跟上颚有摩擦。但是美式英语的 “r”,舌尖是向后卷的,整个舌头是紧张的,而且舌尖不能碰到任何地方。
一个简单的练习方法是:
1. 你先发一个长长的 “喔” (o) 的音。
2. 在保持这个口型的同时,慢慢地把舌头向喉咙的方向卷回去。
3. 你会听到你的声音从 “喔” 变成了 “喔儿~”,那个 “儿” 就是 “r” 的音。
4. 整个过程嘴唇要保持圆形,并且稍微向前突出一点。
把这个 “or” 的音练好了,再去连接后面的 “ange”,就成功了一大半。
误区三:第二个音节读得太重
前面说了,重音在第一个音节。第二个音节 “ange” 是弱读的。它的元音是一个模糊的、弱化的音,音标通常写作 /ɪ/ 或 /ə/ (schwa音)。/ɪ/ 就像 “it” 里面的 “i” 音,非常短。/ə/ 是最省力的一个元音,嘴巴微微张开,舌头放平,随便发出一个声音就是它,类似中文里的“额”或者“呃”。
所以,第二个音节绝对不能读成 “range” (范围) 那样,把 “a” 的音发得又长又饱满。它应该是非常轻、非常快的 “inj” 或者 “enj”。
我们来走一遍完整的发音步骤
以更容易模仿的美式发音为例:
- 第一步,搞定开头:练习发 “or” 这个音。嘴唇收圆,舌头向后卷。你可以对着镜子看自己的嘴型。
- 第二步,加上结尾:练习发 /dʒ/ 这个音。舌尖先顶住上牙龈,然后有力地送气。可以先练 “judge” 这个词找感觉。
- 第三步,弱化中间:把第二个音节的元音发成短促的 /ɪ/。就当它是个很短的 “in”。
- 第四步,组合起来:慢慢地把它们拼在一起,“OR-in-dge”。注意,是从一个重音到一个轻音。多读几遍,然后逐渐加快速度,直到它变成一个流畅的单词 “Orange”。
关于这个词的一些背景知识
知道一个词的来源,有时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它。
“Orange” 这个词其实不是英语本土的。它的老家在亚洲。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梵语中的 “nāraṅga”,意思就是“橘子树”。 后来,这个词通过波斯语(nārang)和阿拉伯语(nāranj)传到了欧洲。到了古法语里,它变成了 “orenge”。 最后,在14世纪左右,英语从法语里借用了这个词,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 “orange”。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是先有橘子,还是先有橘色?
答案是先有橘子这种水果。在 “orange” 这个词被用来形容颜色之前,英语里并没有一个专门的词来指代橘色。人们通常会用 “geolurēad”,也就是 “yellow-red”(黄红色)来形容这个颜色。直到16世纪,人们才开始用这种水果的名字 “orange” 来命名颜色。所以,是水果给了颜色名字,而不是反过来。
下次你看到橘子或者橘色的东西时,就可以想想这段历史。一个简单的单词背后,其实是一段几千年的语言和文化交流史。这能让学英语变得更有趣,而不是单纯地背单词和练发音。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