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上来就觉得同等学力申硕不堪,主要就是卡在一个东西上:单证。
说白了,你最后折腾好几年,拿到的是硕士学位证,但没有毕业证(也叫学历证)。 在求职市场上,尤其是一些国企、事业单位或者考公务员的时候,人家招聘要求上会明确写着需要“硕士研究生学历”,这时候单一个学位证就可能让你直接被卡在门外。这就是最现实、也是最让人觉得“不堪”的地方。你付出了时间、金钱和精力,但在最关键的就业环节,这张证书的效力可能被打折扣。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觉得走了条弯路。
而且,别以为拿到了学位证就万事大吉了。虽然国家承认这个学位,跟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证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在实际操作中,总会有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你。 很多公司的HR,特别是那些对在职教育形式不太了解的,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同等学力申硕的“含金量”不高,甚至有人会把它和所谓的“水硕”划等号。 你去面试,人家一看你是在职拿的单证,可能心里就已经给你打了折扣。这种不被完全认可的感觉,真的挺磨人的。
然后我们再说说过程本身。很多机构宣传的时候,主打一个“免试入学”,听起来门槛很低,好像交了钱就能进。 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导。免试入学的只是前期的课程研修班,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预科班”。 你想拿到最终的硕士学位,对不起,两场硬仗在等着你:全国统一的申硕考试,还有之后的论文答辩。
这个全国统考,要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两门。 外语大部分人考英语,难度普遍被认为在大学英语四级到六级之间,词汇量要求可不低。 学科综合考的就是你学的那些专业课,范围广,需要下功夫去记、去理解。这两门都得考到60分才算及格。 虽然很多学校会给你保留四到六年的单科成绩有效期,意味着你今年过了一门,明年可以只考另一门,但这也把战线拉得非常长。
身边有朋友就走了这条路,课程班读了两年,申硕考试考了三年才通过,然后写论文又花了一年多。整个过程下来,五年时间就没了。这五年里,他一边要应付越来越重的工作,一边还得挤出时间看书、上课、准备考试。尤其是到了备考阶段,周末基本全部泡在图书馆,平时晚上也得学到深夜。这种日子过个一两年还行,连着四五年都这样,对人的意志力是巨大的考验。
更让人觉得难受的是,这条路上的不确定性太强了。课程班的结业考试是学校自己组织的,通常不难,只要认真学一般都能过。 但全国统考是国家统一出题,这就不是划划重点就能解决的了。 每年都有很多人卡在统考上,一年又一年地考,信心和耐心都被消磨殆尽。
还有论文环节,也绝对不是走个过场。从开题、写初稿、修改到最终的答辩,学校会安排导师,但因为你是在职的,跟导师的沟通效率肯定比不上全日生的。很多时候得靠自己摸索,论文被反复打回来修改是家常便饭。这个过程非常折磨人,很多人工作一忙,论文就拖下去了,最后因为超期而拿不到学位。
所以,所谓的“不堪”,其实是一种综合感受。它来自于期望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你本以为找到了一条提升自己的捷径,结果发现这是一场需要极强自制力和耐力的马拉松。 它来自于那种不被完全认可的尴尬,你努力了很久拿到的成果,在别人眼里可能分量不足。 它还来自于时间和金钱的巨大投入,几万块的学费只是开始,更宝贵的是你几年不眠不休的业余时间。
说到底,同等学力申硕本身只是一种教育形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它的不堪,往往是对那些没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而言的。如果你只是想在现有岗位上评个职称,或者单位内部晋升只要求硕士学位,那它可能是一条适合你的路。 但如果你是想通过它实现跳槽、进入一个对学历背景有严格要求的全新平台,那这条路大概率会让你感到失望和“不堪”。在决定走之前,最好先把最坏的结果想清楚,问问自己能不能接受那个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的自己。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