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直接说重点,英语四级听力部分,满分是248.5分。 对,就是这么个有零有整的数字。它占了你四级总分710分的35%。 和阅读理解平起平坐,都是考试里占分最重的两个部分。所以,听力考得怎么样,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过线,或者说,能不能考个漂亮的分数。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这个分数都觉得有点懵。平时咱们做题都是说对几个,错几个,卷面100分,折合成百分之多少。四级这个710分的总分和248.5分的听力分数,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事儿得分两步看。第一步是看卷面上的题值不值钱,第二步是看这个“值多少钱”的分数怎么换算成你成绩单上的最终分数。
第一步:你的卷面分是怎么构成的?
四级听力考试时间是25分钟,总共有25道选择题。 但这25道题的“身价”可不一样。听力分成了三个部分:短篇新闻(Short News)、长对话(Long Conversations)和听力篇章(Passages)。
短篇新闻(Short News)
这部分有3段新闻,总共7道题。 它占了整套卷子分值的7%。 算下来,每道题对应你最终710分里的7.1分。 这部分的新闻通常语速比较快,信息也密集。我第一次考四级的时候,第一个新闻听完,人是有点懵的,感觉刚进入状态,它就结束了。这部分考验的是你快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长对话(Long Conversations)
这部分是两篇对话,总共8道题。 它占了整套卷子分值的8%。 巧的是,算下来每道题也是7.1分。 长对话比短篇新闻稍微友好一点,因为它有上下文,你可以根据对话的逻辑去推理。但是,它的难点在于信息量大,而且出题点可能藏在某个细节里。比如,两个人聊天,绕来绕去,你得听明白他们最终的决定是什么,或者某个人的真实态度是什么。有时候一走神,关键的那一句就过去了。听力篇章(Passages)
这是听力里最“值钱”的部分。它有3篇文章,总共10道题。 虽然只有10道题,但它占了整套卷子分值的20%。 这意味着,这部分的每道题,价值14.2分。 是前面两种题型的整整两倍。
你看,这分值分布就很说明问题了。听力篇章里的一道题,顶得上短篇新闻或长对话的两道题。我当年备考的时候,就有个同学听力总是考不高,他觉得自己都听懂了,但分数就是上不去。后来我们一起分析卷子,发现他每次错的都是听力篇章里的题。他总共错了4道题,其中3道是篇章里的,这一下就丢了将近43分。如果这3道题换成长对话里的题,他只会丢21分。差别就是这么大。
所以,一个很直接的备考策略就是,听力篇章绝对不能放。这是听力拿高分的关键。丢一道题,都非常可惜。
第二步:卷面分如何变成成绩单上的分数?
这才是四级分数最让人迷惑的地方。你拿到的248.5分,并不是你卷面分直接乘个系数得来的。四六级考试用的是一种叫“常模参照”的计分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分数不只取决于你答对了多少题,还取决于你和同一场考试的其他人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官方有一个复杂的换算公式,会把你每个部分的原始分(你答对题目的分数)代入进去,然后根据一个“常模群体”(就是官方选出来作为参照标准的一大群考生)的表现,给你算出最后的分数。
这个公式大概是这样的:TotSco = (X - Mean) / SD * 70 + 500。
别怕,咱们不用自己算。你只需要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 分数体现的是排名:你最终的成绩,实际上是一个你在所有考生中的排位分。比如你的听力考了180分,这可能不代表你答对了70%的题,而是代表你超过了全国百分之多少的考生。
- 考试难度会影响分数:如果某次考试的听力题特别难,大家普遍都觉得没听懂,原始分都很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只答对了一半的题,你的最终换算分数也可能不会太难看。反过来,如果题目很简单,你错了两三道,可能你的排位就会下降很多,最终分数反而不高。
我记得有一次考完,大家都在吐槽听力语速快得像rap,题目也特别绕。当时我们宿舍几个人都觉得要完蛋了。结果成绩出来,大家的分数都还行,甚至比自己预期的要高。这就是“常模计分”在起作用。因为那次考试对所有人来说都难,所以整体的原始分(Mean)就低了,你只要比平均水平高一点,最终分数就不会差。
那听力要考到多少分才算“及格”?
官方其实没有“及格线”这个说法。 成绩单上只要总分超过220分就会显示具体分数。 但是,通常大家都默认总分425分是“过线”标准,因为这是报考六级的门槛。
按照这个标准,听力部分的目标分数大概应该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简单算一下:248.5分(听力满分)乘以一个百分比。如果你想总分过线,那每个部分至少要拿到60%的分数。
248.5 * 60% ≈ 149分。
所以,听力部分拿到149分,可以算是一个“安全分”或者说“及格分”。 要拿到这个分数,你需要做对多少题呢?
咱们来估算一下:听力一共25道题。短篇新闻和长对话总共15道题,每道题差不多算1分(原始分)。听力篇章10道题,每道题算2分(原始分)。 卷面原始总分大概是 151 + 102 = 35分。那么,及格分数大概对应原始分 35 * 60% = 21分。
换算一下,大概就是:
* 短对话和新闻题(15道)都做对,拿到15分,然后篇章题(10道)再做对3道(6分)。
* 或者,短对话和新闻题做对11道(11分),篇章题做对5道(10分)。
总的来说,25道题里,你至少要做对14到16个,才比较稳。 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估算,因为最终分数还受考试难度和别人发挥的影响。
怎么根据这个分数规则来准备?
理解了分数是怎么来的,我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准备。
第一,重视篇章听力。就像前面说的,这部分每道题14.2分,性价比最高。练习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加强这部分的训练。不能因为它长、信息量大就害怕。其实篇章听力因为上下文完整,逻辑线更清晰,有时候比短对话里那些一闪而过的陷阱要更容易把握。练习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精听。把一篇真题的篇章听力拿出来,第一遍做题,第二遍对照答案再听,看自己哪里没听到,第三遍看着原文听,搞懂每个单词和句子,最后再脱稿听一遍,直到完全听懂为止。这个方法很笨,但是真的有用。
第二,不要在一道题上死磕。听力考试的节奏很快,录音放完就没了。如果你在一道题上犹豫不决,很可能会影响到下一道题的预读选项。尤其是在短篇新闻和长对话部分,每道题分值一样,丢了这道,还有下一道。学会放弃,是考试的一个重要技巧。我自己的经验是,听的时候就在选项旁边做记号,听到什么选什么,不确定就凭第一感觉蒙一个,然后立刻看下一题的选项。千万不要等录音放完了,再回忆半天去纠结。
第三,调整好心态,别被难题吓倒。因为是排位分,所以你觉得难的题目,对大部分人来说也一样难。不要因为一两个词没听懂,或者一道题完全没思路就心态崩溃,导致后面的内容全盘皆输。你要想,这道题我不会,可能全国一半的考生都不会,只要我把后面能拿到的分拿到手,就赢了。稳住心态,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弄清楚听力多少分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每天坚持去听,去练。找几套真题,卡着时间做,熟悉考试的节奏、语速和常见的出题套路。把分数这些事搞明白,能让你练得更聪明,考得更安心。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