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提取备用金的会计分录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提取备用金的会计分录
1 回复
0
东风软 回复于 2025-11-17 之前

提取备用金的会计分录其实很简单,但很多人容易搞混。咱们今天就把它掰开揉碎了讲清楚。

第一步:设立备用金

公司决定要搞个备用金,比如说,给行政部门1000块钱,用来平时买点办公用品、付个快递费什么的。这笔钱得从公司的银行账户里取出来,交给专门管备用金的人,比如行政主管。

这时候,会计就要做第一笔分录。这笔分录的目的是记录公司现金的一种形式变化:从银行存款变成了库存现金(也就是备用金)。

分录长这样:

  • 借:库存现金 – 备用金 1000元
  • 贷:银行存款 1000元

解释一下:

  • 借记“库存现金 – 备用金”:在会计里,“库存现金”是个资产科目。资产增加,记在借方。为了账目清晰,我们通常会设置一个二级科目,叫“备用金”,专门核算这笔钱。这样做的好处是,一看就知道这1000块钱不是公司保险柜里的大额现金,而是拨给某个部门日常零花的。
  • 贷记“银行存款”:钱从银行取出来了,所以公司的银行存款这个资产就减少了。资产减少,记在贷方。

这笔分-录做完,账上就清楚地反映出:公司总的现金资产没变,还是那么多钱,只是1000块钱从银行这个“大口袋”跑到了备用金这个“小口袋”里。

第二步:日常支付,这时候不做分录

行政主管拿到了这1000块备用金,接下来就开始花钱了。今天买了几支笔,花了20块;明天付了个闪送费,花了30块;后天又复印了文件,花了15块。

重点来了:每次花钱的时候,会计是不需要做分录的。

你想想,要是每买一根笔、付一次快递费都做一笔分录,那会计得忙死,而且账本会变得特别乱,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做效率太低了。

那不管了吗?也不是。管备用金的人(比如行政主管)需要干一件事:收集发票。每花一笔钱,都必须拿回相应的发票或者收据。他自己也要记一个流水账,比如在一个小本本上写下:

  • 11月1日,买笔,20元,有发票。
  • 11月3日,付快递,30元,有发票。
  • 11月5日,复印费,15元,有发票。

这个小本本是给他自己备查用的,方便管理,它不是公司的正式账簿。对会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那些发票。没有发票,账就没法报。

第三步:报销和补充备用金,这是关键

过了一段时间,这1000块备用金花得差不多了,比如说,还剩下100块。这时候,行政主管就要去找会计报销,并且把备用金补足到原来的1000块。

他会把这段时间攒的所有发票整理好,比如总共报销900块。这些发票可能包括:办公用品费500块、交通费200块、招待费200块。

会计拿到这一堆发票后,就要做一笔非常关键的分录。这笔分录的目的是:

  1. 正式记录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哪些费用。
  2. 把钱补给行政主管,让他的备用金恢复到1000块。

这笔分录是这样的:

  • 借:管理费用 – 办公费 500元
  • 借:管理费用 – 交通费 200元
  • 借:销售费用 – 业务招待费 200元
  • 贷:银行存款 900元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 借记各种费用科目:会计根据发票的性质,把这些花费分门别类地记到对应的费用科目里。比如,买笔的钱计入“管理费用–办公费”,打车费计入“管理费用–交通费”,请客户吃饭的钱计入“销售费用–业务招待费”。费用增加,记在借方。你看,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把这些支出入账。之前花钱的时候,账上是看不出来的。
  • 贷记“银行存款”:公司要从银行再取出900块钱给行政主管,让他手里的现金补足到1000块(他原来剩下100,再给他900,就又是1000了)。所以,公司的银行存款又减少了900块。资产减少,记在贷方。

注意到了吗?在整个报销和补充备用金的环节,我们没有动“库存现金 – 备用金”这个科目。 这个科目从设立那天起,就一直是1000块,除非公司决定增加或者减少备用金的定额,否则它一般是不变的。这种备用金管理方法也叫“定额备用金制”,是现实中用得最多的一种。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账务处理非常清晰。平时零星支出不入账,减少了会计的工作量。等到月底或者钱快花完的时候,一次性把所有费用入账,并且把现金补足,简单高效。

特殊情况:增加或减少备用金定额

有时候,公司会发现1000块的备用金不够用,或者太多了,需要调整。

1. 增加备用金定额

比如,公司决定把备用金从1000块增加到1500块。这意味着要再从银行取500块钱给行政主管。

分录如下:

  • 借:库存现金 – 备用金 500元
  • 贷:银行存款 500元

这个分录和当初设立备用金的分录逻辑是一样的。增加了“库存现金–备用金”这个资产,同时减少了“银行存款”这个资产。做完之后,“库存现金–备用金”科目的余额就从1000变成了1500。

2. 减少备用金定额

反过来,如果公司觉得1000块太多了,决定减少到800块。那么,行政主管就需要把多出来的200块现金交还给公司,存入银行。

分录如下:

  • 借:银行存款 200元
  • 贷:库存现金 – 备用金 200元

这个分录正好和增加定额的分录相反。公司的银行存款增加了,而备用金这个资产减少了。做完之后,“库存现金–备用金”科目的余额就从1000变成了800。

一个常见的错误

新手会计在处理备用金报销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

  • 借:管理费用 XXX元
  • 贷:库存现金 – 备用金 XXX元

这个分录是错误的。

为什么错?因为它把备用金的报销和补充割裂开了。如果你这样做,账上就会显示“库存现金–备用金”这个科目越来越少,但实际上,你马上又要从银行取钱把它补上。这不符合“定额备用金制”的管理原则,也让账目变得不直观。

正确的做法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那样,报销时直接贷记“银行存款”,一步到位,既记录了费用,又完成了对备用金的补充。这样,“库存现金–备用金”科目的余额就能始终保持在那个固定的额度上,除非公司正式发文调整它。

记住这个核心逻辑:备用金是一个“定额”的循环。设立时,钱从银行到备用金;花掉后,用发票来报销,公司直接从银行拿钱补足,让备用金恢复定额。这个过程中,“备用金”科目本身就像一个水池的固定水位线,轻易不动。动的只是“费用”和“银行存款”。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