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周转材料属于什么科目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周转材料属于什么科目
1 回复
0
蓝戈者→ 回复于 2025-11-17 之前

周转材料,这东西在会计账上到底算什么?简单说,它属于“周转材料”这个会计科目。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这不就等于没说吗?别急,会计上的科目设置就是这么直接。就像“库存现金”科目里放的就是公司的现金,“银行存款”里是银行里的钱一样,“周转材料”这个科目,就是专门用来核算公司里那些能多次使用,但又不算是固定资产的东西。

这个科目在资产负债表里,属于“存货”的一部分。所以,你会在“存货”这个大类下面找到它,和原材料、库存商品这些科目是并列的。

那么,到底什么东西才算是周转材料?

根据会计准则的说法,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但又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材料。这些东西在生产过程中,能保持原来的形态,不会像原材料那样一次性就被消耗掉。

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 包装物:比如啤酒厂装啤酒的瓶子、装饮料的塑料箱。这些瓶子和箱子,送出去给客户,之后很多还能再收回来,洗干净了继续用。这些就是典型的周转材料。
  • 低值易耗品:这个范围就更广了。比如工厂里工人用的扳手、锤子、螺丝刀,办公室里的订书机、打孔器。这些东西价值不高,但能用挺长时间。它们也属于周-转材料。

以前的会计制度里,“周转材料”下面还会分出“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两个明细科目来核算。现在很多企业为了简化,可能会直接在“周转材料”这个总账科目下进行核算,或者根据自己的管理需要设置明细。

说到这,你可能会有个疑问:扳手、锤子这些东西,能用好几年,为什么不算固定资产?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区分周转材料和固定资产,关键看两点:

  1. 价值: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通常比较高。国家规定了一个标准,比如单位价值在2000元或5000元以上(具体标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定,但不能低于2000元)。扳手、锤子这些东西,一般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2. 使用期限: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通常要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也就是一年)。虽然扳手也能用好几年,但因为它的价值低,会计上为了方便管理,就把它归为周转材料了。

所以,一个东西到底算固定资产还是周转材料,是综合价值和使用年限两个标准来看的。那些价值不高,但能反复用的,就是周转材料。

搞清楚了周转材料是什么,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部分:它在账上该怎么处理?也就是会计上说的“核算”。

周转材料的核算,主要就两件事:买进来的时候怎么记账,用的时候怎么摊销。

第一步:买进来的时候(入账)

这步很简单。公司花钱买了周转材料,比如买了一批包装用的纸箱,花了1万块钱,付了款。那会计分录就是:

借:周转材料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这样,这1万块钱的纸箱,就进了公司的资产里,记在了“周转材料”这个科目上。

第二步:领用和摊销

这步就稍微复杂一点了,因为周转材料的价值,需要分摊到它所服务的产品成本或者当期费用里去。这个分摊的过程,就叫“摊销”。

为什么要摊销?你想想,一个工具能用两年,它的价值就应该由这两年生产的产品来共同承担,而不是在领用的第一个月,就把所有成本都算进去。这样才能让成本核算更准确。

摊销的方法有好几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最常用的有三种:

  1. 一次转销法(一次摊销法)
  2. 分次摊销法
  3. 五五摊销法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1. 一次转销法

这个方法最简单粗暴。就是在领用周转材料的时候,一次性把它的全部价值都计入成本费用。

比如,车间领用了一把价值200块的锤子。用一次转销法,会计分录就是:

借:制造费用 200 (如果是生产车间用)
(或者 借:管理费用 200,如果是行政部门用)
贷:周转材料 200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简单、省事。坏处也很明显,就是成本核算不太精确。如果这个月领用的低值易耗品特别多,那这个月的成本就会突然变得很高,下个月又会降下来,造成成本波动。

所以,一次转销法一般只适用于那些价值非常低、数量又很少的周转材料。比如办公室买个订书机,几十块钱,就没必要分好几个月摊销了,直接一次性计入费用就行。

2. 分次摊销法

这个方法听名字就知道,是分好几次来摊销。具体就是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次数或者使用期限,平均分摊。

比如,一个包装箱,预计能用10次。买来的时候花了50块钱。那每次领用的时候,就摊销 50 / 10 = 5块钱。

第一次领用时,分录是:

借:销售费用 5 (包装物通常计入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 5

第二次领用,再做一次同样的分录。直到摊销完10次为止。

如果按使用时间来摊销,也是一个道理。比如一个工具预计能用2年(24个月),价值480元。那每个月就摊销 480 / 24 = 20元。

每个月的分录就是:

借:制造费用 20
贷:周转材料 20

分次摊销法比一次转销法要精确,能让每个月的成本更均衡。缺点是管理起来比较麻烦,会计需要登记每件周转材料的领用次数或者已经摊销了多长时间。对于数量庞大的低值易耗品来说,工作量会很大。

3. 五五摊销法

这个方法是实务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也相对好理解。它把摊销分成了两步:

  • 第一步:在领用周转材料的时候,先摊销它价值的一半(50%)。
  • 第二步:等到这个周转材料报废、毁损的时候,再摊销剩下的一半(50%)。

“五五”就是指这两个50%。

举个例子:车间领用了一批工具,总价值10000元。

领用的时候,先摊销一半:10000 * 50% = 5000元。

会计分录是:

借:制造费用 5000
贷:周转材料 5000

剩下那5000元还留在“周转材料”科目的账上。

过了一段时间,这批工具用坏了,要报废处理。这时候,再把剩下的5000元摊销掉。

会计分录是:

借:制造费用 5000
贷:周转材料 5000

这样,这10000元的价值就全部摊销完了。

五五摊销法的好处,是它既不像一次转销法那么粗糙,又不像分次摊销法那么繁琐。它在操作简便性和核算准确性之间,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都喜欢用这个方法的原因。

总结一下,周转材料这个东西,本质上是公司的一项流动资产,记在“周转材料”这个科目里。它和原材料的区别在于能多次使用,和固定资产的区别在于价值低。买来的时候,计入“周转材料”科目的借方;领用的时候,就要通过摊销的方式,把它的价值转入到相关的成本费用里去。具体用哪种摊销方法,企业可以自己决定,但一旦选定了,就不能随意更改。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