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科)考研到底考哪些科目,这事儿得分开说,不能一概而论。大的框架是固定的,一共四门课:政治、英语、数学,再加一门专业课。 但魔鬼藏在细节里,尤其是数学和专业课,不同学校的差别非常大。
先说最没悬念的,思想政治理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治。这门是全国统考,代码101,所有人都得考,满分100分。 复习方法和其它专业没区别,跟着主流老师,刷题、背知识点,流程都是一样的。
接下来是英语。大部分学校的管科专业都要求考英语(一)。 英语(一)比英语(二)难度大一些,尤其是在阅读和翻译部分。不过,也有少数学校可能会允许考英语(二),但这非常少见。所以,你基本可以默认自己要准备的是英语(一)。满分也是100分,全国统考。
下面就是第一个关键点了,数学。管科考研的数学,主要在数学(一)和数学(三)之间选择。 这两者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你的复习难度和报考院校的偏向。
数学(一)是工科数学,难度最大,范围最广。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都考。 而数学(三)是经管类数学,相比数学(一),在一些知识点上要求更低,比如不考三重积分、曲线曲面积分等比较复杂的数学工具。
那么,学校怎么选?这完全取决于这个学校的管科专业设在哪个学院,以及它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如果管科专业放在工学院或者信息学院下面,偏向于数据科学、系统工程、优化算法这类硬核方向,那大概率会要求考数学(一)。 授予工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通常都要求使用数学一。 比如有些学校的管科和计算机、自动化联系紧密,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数学建模和编程能力,数学(一)就是硬性门槛。
反过来,如果管科放在管理学院或经管学院,更偏向于运营管理、信息管理、金融工程等方向,那么考数学(三)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这些方向虽然也需要数学,但更侧重于将数学作为工具去解决商业和管理问题,所以用经管类的数学(三)就足够了。 举个例子,像南开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之前公布的招生目录里就明确要求的是数学(三)。 而中国人民大学,根据不同年份和方向,出现过要求数学(一)也出现过要求数学(三)的情况。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确认你的目标院校到底考数一还是数三。这件事不能凭感觉猜,唯一的办法就是去目标学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找到最新一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看清楚你想报的那个学院、那个专业下面的考试科目代码,301代表数学(一),303代表数学(三)。 看错了,一整年的复习方向就全错了。
最后,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一门课:专业课。这门课是各个学校自己命题的,满分150分。 每个学校的专业课考试内容可以说几乎完全不一样,名字也五花八门。有的学校叫“管理学”,有的叫“管理科学基础”,还有的叫“运筹学”或者“信息管理综合”等等。
专业课具体考什么,同样也反映了这个学校管科专业的特点。
如果专业课考的是《管理学》,那内容就偏向传统的管理理论,比如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波特的五力模型、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 这类专业课相对来说对跨专业的同学友好一些,因为理论性内容多,计算少。
如果专业课名称里带有“运筹学”、“管理科学”或者“系统工程”这类字眼,那你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这种专业课通常会包含大量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比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排队论、决策树分析、库存论等等。 这类课程不仅要求你理解理论,还必须会动手计算,题目出的会很灵活。
还有一类是偏向计算机的,专业课可能会考《数据结构》、《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内容。 这种方向非常看重学生的编程和系统分析能力。比如有的学校的管科专业,学生进去之后主要就是做大数据商务分析或者企业信息系统相关的研究。
那么,如何确定专业课考什么,以及怎么复习?还是那句话,看学校官方发布的招生简章和考试大纲。这个是最权威、最准确的信息来源。很多学校还会提供参考书目,你照着那个书单去买书复习就行。千万不要在网上随便找个经验贴,看别人说考什么就信什么,因为每年的情况都可能变化。你必须亲自去官网下载那份PDF文件,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清楚。
总的来说,管科这个专业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它横跨了管理学、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所以它的考研科目设置也体现了这一点。公共课拉不开太大差距,真正决定你能不能考上的,就是数学和专业课。而这两门课的选择和难度,又和你选择的学校直接挂钩。有的学校的管科就是纯粹的工科,毕业拿的也是工学学位;有的则是管理学属性更强,毕业拿管理学学位。
所以,准备考管科的第一步,不是埋头就去背单词、看高数,而是先花时间做好信息搜集。确定几个你想考的目标院校,然后去它们的研究生招生网,把近两年的招生专业目录、考试大纲全部下载下来。仔细对比它们在数学和专业课上的要求,再结合自己的本科背景和兴趣,最终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选择,比你后期傻乎乎地努力要重要得多。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