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销售产品会计分录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销售产品会计分录
1 回复
0
淡雅楼 回复于 2025-11-20 之前

把一件事说清楚,最关键的是抓住本质。卖东西做账,本质就两件事:第一,记我收了多少钱(收入);第二,记我付出了多少成本(成本)。把这两件事在同一个月记清楚,利润就对了。

所有复杂的销售分录,都是围绕这两件事展开的。

第一件事:确认收入

什么时候才能记这笔收入?不是你收到钱的时候,也不是你发货的时候,而是客户对这个东西有控制权的时候。 什么叫控制权?简单说,就是东西归他管了,他想怎么用就怎么用,风险和好处也都是他的了。 这是会计准则的核心,也是判断该不该做这笔分录的基础。

一旦满足了这个条件,你就要做第一笔关键分录,确认收入。这笔分录长这样:

借:应收账款 / 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我们拆开看。

  • 借:应收账款 / 银行存款
    • 这个好理解。客户当场给钱,就是“银行存款”增加。客户欠着,就是“应收账款”增加。资产增加了,记在借方。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这是你这笔生意赚到的钱,但不包括增值税。 收入增加了,记在贷方。这是利润的来源。
  •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这个税不是你的钱,是你替税务局收的,早晚要交出去。所以它是一笔负债。 负债增加了,记在贷方。

举个例子。
你卖了一批货,不含税价格是10000块,增值税税率13%。客户钱还没给。
分录就是:
借:应收账款 11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00

你看,这笔分录就把钱(应收的)、收入和要交的税这三件事说清楚了。

第二件事:结转成本

确认了收入,事情只做了一半。你不能只记赚钱,不记本钱。不然利润就是虚的。所以,紧接着要做第二笔关键分录,结转与这笔收入对应的成本。

这笔分录长这样: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我们再拆开看。

  • 借:主营业务成本
    • 这是为了赚上面那笔“主营业务收入”而付出的直接代价。它是一项费用,会减少你的利润。费用增加了,记在借方。
  • 贷:库存商品
    • 你的货卖出去了,仓库里的东西就少了。库存商品是你的资产,资产减少了,记在贷方。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
那批卖了10000块的货,当初你进货的时候花了7000块。
那么结转成本的分录就是:
借:主营业务成本 7000
贷:库存商品 7000

这两笔分录做完,这笔销售的核心账务处理就完成了。月底一算账,收入10000,成本7000,毛利就是3000。清清楚楚。我见过很多新手会计,他们要么忘了结转成本,导致那个月的利润看起来特别高,要么就是收入和成本结转的时间对不上,这个月记了收入,下个月才记成本,导致每个月的利润波动很大,老板根本看不懂。

真实世界的复杂情况

当然,实际生意比这复杂。总会遇到各种状况,比如退货和折扣。

情况一:客户退货了

客户收到货,发现有问题,退回来了。这时候怎么办?做一笔和原来相反的分录就行了,会计上叫“红字冲销”。

假设上面那笔10000块的生意,客户全退了。
你要做两笔相反的分录:
第一笔,冲销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00
贷:应收账款 -11300

第二笔,冲销成本,把货重新入库:
借:库存商品 7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7000

这样做完,这笔交易在账上就等于没发生过。如果只是部分退货,就把金额按比例改一下就行。

情况二:给客户折扣

折扣分两种,处理方法完全不一样。

  1. 商业折扣
    商业折扣是在签合同的时候就定好的折扣,比如“买十送一”或者直接打八折。 这种折扣最简单,因为你在做账的时候,直接就按折扣后的价格来记收入。
    比如,一批货标价10000块,你给客户打了九折,那就是9000块。那你做分录的时候,“主营业务收入”直接记9000,税也按9000来算。那个1000块的折扣在会计分录里根本看不见。

  2. 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为了鼓励客户早点付钱给的优惠。 比如你跟客户约定,如果他在10天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折扣。
    这种折扣的处理方式不一样。你在确认收入的时候,还是按全额记。
    就拿前面的例子,收入还是记10000。
    借:应收账款 11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00

    关键看客户什么时候付款。
    * 如果客户没在10天内付款:他享受不到折扣,你就正常收到11300元。
    借:银行存款 11300
    贷:应收账款 11300
    * 如果客户在10天内付款了:他可以少付 10000 * 2% = 200元。你实际收到的钱是 11300 – 200 = 11100元。
    这时候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11100
    借:财务费用 200
    贷:应收账款 11300

    看到区别了吗?那200块的折扣,被记到了“财务费用”里。 因为它本质上是你为了让资金快点回笼而付出的代价,是一种融资成本。

总结一下,不管情况多复杂,你只要始终记得两个核心:第一,在客户拿到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和税金。第二,把与这笔收入匹配的成本在同一个月结转掉。抓住了这两个基本点,再根据退货、折扣等具体情况去调整,销售产品的会计分录就不会出错了。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