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是211还是985名校?答案很简单:都是。华东师范大学既是211工程大学,也是985工程大学。
但是,光知道这个结论没什么用。就像别人告诉你一道菜很好吃,可你连它是什么、用什么做的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得聊聊这背后的“211”和“985”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这对华师大,或者说对一个想考华师大的学生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聊聊“211”和“985”这两个标签
首先要明白一点,所有的985大学也都是211大学,但211大学不一定是985大学。 可以这么理解,211是一个大范围的重点高校圈子,而985是这个圈子里顶尖的那一小撮。
“211工程”: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年代感,事实也确实如此。它是上世纪90年代国家为了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大约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而启动的计划。 “211”这个数字,就是“21世纪的100所大学”的简化版。华东师范大学在1996年就进入了“211工程”的行列。
“985工程”:这个名字来源更具体。1998年5月,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中国要有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因为是98年5月提出的,所以就叫“985工程”。 这个工程的目标更集中,就是要砸资源,重点支持顶尖大学冲击世界一流。全国只有39所大学进入了这个计划。
简单说,进入“211”意味着这所大学是国家级的重点大学。而能进入“985”,就说明它是重点中的重点,是国家队里的种子选手。华师大两个都占了,说明它的综合实力和国家定位都非常高。
华师大的“985”和“211”身份意味着什么?
这两个标签不是贴着好看的,背后是实打实的资源倾斜和认可。
首先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无论是“211工程”还是“985工程”,都伴随着国家大量的资金支持。 这些钱可以用来盖楼、买设备、引进顶尖的教授。比如,华师大能建起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这些都离不开经费支持。 对于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你能接触到更好的老师、更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更丰富的图书资源。
其次是平台的差异。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学历在很多时候就是一块敲门砖,尤其是在你刚毕业,还没什么工作经验的时候。很多大公司、特别是国企和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在校园招聘时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优先筛选985和211院校的毕业生。 这不是歧视,而是因为大公司收到的简历太多了,HR只能用最高效的方式筛选人才,而学校的牌子就是最直观的指标之一。
我有个朋友的经历就很说明问题。他毕业于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能力很强,但秋招时投递一家知名企业的简历,第一轮就被刷掉了。后来他通过内部推荐才拿到面试机会,面试官私下告诉他,网申系统里,非211/985的简历很可能早就被机器筛掉了。虽然这听起来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从华师大这样的学校毕业,你至少能确保自己的简历不会在第一轮就被扔进“回收站”。
此外,无论是保研、考研还是申请出国留学,985院校的背景都更有优势。 很多国内顶尖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会更青睐本科就是985的学生。申请国外的好学校时,招生官看到你的毕业院校是“985”,也会对你的学术能力有一个更高的预判。
“985”、“211”已经成为过去式,“双一流”才是现在
需要说明的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说法,官方已经不再提了。现在国家有了新的高等教育建设计划,叫做“双一流”,也就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这个变化很重要。“985”和“211”更侧重于评定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像是一个终身制的“身份标签”。而“双一流”则更看重学科建设,并且是一个动态调整的名单,有进有出。 也就是说,不是进了“双一流”就一劳永逸了,建得不好,下次评选就可能被刷下来。
那么华师大在“双一流”里的表现如何?它入选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 同时,它的教育学、生态学和统计学这三个学科,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这说明,华师大不仅整体实力强劲,而且在特定学科领域里,是国内顶尖甚至世界知名的水平。
所以,现在再问华师大是985还是211,虽然答案没错,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华师大是一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这个新身份,继承了985和211的优势,并且更加强调学科的实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对于考生来说,选择一所“双一流”高校,不仅意味着选择了它的光环,更意味着选择了它那些强势的、有发展前景的王牌专业。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