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找一个官方的“211学校排名顺序”,但这个东西根本不存在。
官方从来没有发布过所谓的“211大学排名”。“211工程”本身是一个建设工程,目标是重点扶持一批大学,让它们在科研和教学上达到更高水平,而不是为了把它们分出个三六九等。所以,如果你看到任何地方写着“官方认证211排名”,那都是假的。
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各种排名,都是由第三方机构制作的,比如校友会、武书连、软科(上海软科),还有国外的QS、THE(泰晤士高等教育)等等。这些排名看看就好,千万别当真。为什么?因为每家的标准都不一样。
打个比方,这就像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有的人觉得年薪百万是成功,有的人觉得家庭幸福是成功,还有的人觉得对社会有贡献才是成功。标准不同,结果自然千差万别。大学排名也是一个道理。
有的排名特别看重科研经费和论文数量。比如,一所大学的理工科很强,拿了很多科研项目,发表了很多SCI论文,那它在这种排名里就会很靠前。但是,如果另一所大学是以外语、财经或者艺术见长,这类学科的论文产出和科研经费本来就没法和理工科比,那它的排名就可能会很难看。但这能说明这所大学不好吗?显然不能。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在各自领域的地位,是任何一个综合性大学都无法替代的。
还有的排名很看重“学校规模”。学校大、学生多、学科门类齐全,分数就高。这就会导致一些“小而精”的大学排名很吃亏。比如外交学院,学校规模不大,但它的毕业生在外交领域的影响力,是很多规模庞大的大学望尘莫及的。可是在那些看体量的排名表上,你可能都找不到它的影子。
国外的排名就更有意思了。它们很看重“国际化”水平,比如有多少留学生、有多少外籍教师、在国际上发表了多少英文论文。这对于评估一所大学的国际视野确实有参考价值。但是,它们对中国大学的了解往往是片面的。很多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在国际上“声音”不大的研究成果,它们根本看不到。所以,你会发现一些在国内声誉很高的大学,在国际排名上并不突出。
所以,纠结于一个固定的“211学校排名顺序”是没意义的。你应该做的,是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然后根据你的需求去选择学校。
这里给你一个更实际的选校思路,分几步走:
第一步:确定你的“根据地”。
你未来想在哪个城市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中国的社会很看重人脉和圈子。一所大学在一个地区的校友资源和企业认可度,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比如你想在广东发展,那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本地资源,肯定比一所地处东北但排名可能更高的大学要来得更直接、更好用。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会和本地的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宣讲会、提供实习岗位,这些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除非你读的大学是清华、北大这个级别,可以无视地域限制,否则,地理位置绝对是一个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
第二步:专业比学校更重要。
不要只盯着学校的“211”光环,更要看你想读的那个专业在这所学校里到底是什么水平。一个排名靠后的211大学,它的王牌专业可能在全国都是顶尖的。反过来,一个排名靠前的名校,它的某些专业可能非常普通。
怎么查一个专业的好坏?不要去看那些商业排名,要去看教育部官方发布的信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会定期发布“学科评估结果”。这个评估不看那些虚头巴脑的指标,而是由大量专家学者来评判一个学校的某个学科到底办得怎么样。评估结果分为A+、A、A-、B+、B、B-、C+、C、C-这几档。A+就代表着全国顶尖水平。
举个例子,你想学“法学”。在很多人印象里,中国政法大学似乎不如一些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名气大。但是,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里,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是A+。这意味着它的法学专业实力是全国最顶尖的。如果你未来的目标是从事法律工作,那么选择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可能比去一所综合排名更高但法学专业只有B或者C的大学要好得多。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先确定你想学的专业大类,然后去查这个专业的学科评估结果,把所有A类和B+的学校都列出来。这些学校,就是你在这个专业领域里最好的选择。然后再结合第一步的地理位置因素,进行筛选。
第三步:了解学校的“气质”。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格。有的学校学风严谨,科研氛围浓厚,适合想静下心来做学问的人。有的学校思想活跃,社团活动丰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适合性格外向、喜欢折腾的人。
这些信息怎么来?光看官网介绍是看不出来的。最好的方式是去和这个学校的学长学姐聊天。你可以在知乎、微博或者一些论坛上找到他们。问问他们学校的真实学习氛围、老师的水平、食堂的饭菜、毕业生的去向等等。这些来自内部的、鲜活的信息,比任何冷冰冰的排名都有价值。
比如,你想学计算机,同样是顶尖的学校,清华和北大的氛围就不一样,上海交大和复旦的侧重也不同。有的学校更偏向理论研究,有的则更注重工程实践和业界结合。了解这些“气质”,能帮你找到一个真正适合你个人发展的地方,而不是仅仅为了一个名校的牌子。
总的来说,不要再去找那个不存在的“211学校排名顺序”了。那是一个让你陷入信息焦虑的陷阱。你需要的是一个适合你自己的选择逻辑。记住这三步:先定城市,再看专业评估,最后了解学校气质。按照这个思路,一步一步来,你才能找到那个真正适合你的大学,而不是排名表上看起来最漂亮的那个。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