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

问答中心分类: 学校&机构相关问答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
1 回复
0
征棹 回复于 2025-07-26 之前

说起这所学校,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什么宏伟的大门,也不是名人题字,而是一股味道。

对,就是一股味道。

那是一种极其复杂,又莫名和谐的气味。你一踏进校园,尤其是靠近那些实训楼的地方,它就悄悄地、无孔不入地钻进你的鼻腔。有艾草燃烧后温煦的焦香,有当归、黄芪这些药材在仓库里沉睡、发酵后醇厚的甜味,还夹杂着新翻开的书本纸张的油墨气,以及消毒水那股子让人安心的、冷冽的“专业感”。这股味道,是独属于这里的“校香”,是每个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刻在嗅觉记忆里的烙印。

我总觉得,这股味道,就是中医药文化的实体化身。它不像香水那样直白地宣告自己的存在,而是像一位内力深厚的老中医,气定神闲,你得静下心来,才能品出其中的千般滋味、万种变化。

这所学校坐落在昆明,四季如春的城市。这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简直是为学中医的人量身定做的。你想想,整个云南就是个巨大的天然药材库,一个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在这里学中药学,那感觉可太不一样了。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趟郊野公园,或者干脆去趟西山,你脚下踩着的,书上见过的,可能就是一味地道药材。什么重楼、三七、天麻……它们不再是躺在图谱上冷冰冰的线条和文字,而是活生生的,带着泥土芬芳和露珠的生命。这种理论与现实的无缝衔接,是任何一个大城市的学校都给不了的奢侈。

学校里的老师们也很有意思。有那种仙风道骨、满腹经纶的“老法师”,讲起《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那真是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他们不光讲知识,更在传递一种“道”。听他们的课,有时候会恍惚,感觉自己穿越回了古代,坐在某个杏林名宿的私塾里。他们会告诉你,中医看的不是“病”,是“人”,是阴阳的失衡,是五行的紊乱。这种哲学层面的思考,会彻底颠覆你之前对医学的认知。

当然,也有很多眼里有光、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他们可能刚从临床一线下来,或者刚读完博士,带来的全是最新鲜的理念和技术。他们会用3D模型给你展示穴位的精准定位,会用现代康复理论去解释推拿的力学原理,会带着你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比如,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处理同一味药,然后观察其性状和成分的变化。这种新旧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古老的中医药智慧,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要说最“酸爽”的,还得是学针灸推拿康复技术。家人们谁懂啊,背那个经络走向图,三百六十多个穴位,每一个的位置、主治、操作手法,简直比高考背文言文还上头!🤯 同学之间互相“扎针”是家常便饭,今天你给我来一针“足三里”,明天我给你按按“肩井穴”。教室里此起彼伏的“哎哟”声和“得气了得气了!”的惊喜呼喊,交织成一曲独特的青春交响乐。一开始,大家手上都没个轻重,不是找不到穴位,就是扎得人家龇牙咧嘴。但就是在这日复一日的练习和“互相伤害”中,我们的手指才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有力道。当你第一次准确地找到穴位,捻转针柄,感受到那股酸、麻、胀、重的“得气”感顺着经络传导时,那种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

校园生活嘛,和所有学校一样,有让人吐槽一万遍但还是天天去的食堂,有绿茵场上挥洒的汗水,有图书馆里安静的灯光。但我们这里又有点不一样。你会看到很多同学在操场边上打太极、练八段锦,那动作行云流水,自带一种松弛感。社团活动也千奇百怪,有专门研究《本草纲目》的读书会,有自己动手制作中药香囊、口红的手工坊,甚至还有“药膳”研究小组,天天琢磨怎么把黄芪炖鸡、当归煮蛋做得更好吃。🤣

在这里,中医药不是一门悬置的学科,它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冒了,同学会给你推荐几味疏风解表的中成药;失眠了,会有人教你睡前按揉“涌泉穴”;甚至连女孩子们的护肤,都开始讲究内部调理,什么薏米红豆水去湿气,枸杞菊花茶明目……我们学到的知识,是真正可以拿来“用”的,可以关照自己,也可以帮助身边的人。

这所学校可能没有985、211那么耀眼的光环,但它有一种独特的朴实和专注。它就像一位匠人,安安静静地,日复一日地打磨着手中的作品。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身上都带着一种沉静的气质。他们或许不善言辞,但双手却很稳,眼神里透着坚定。他们会走向基层的卫生院、社区的康复中心、城市的各大药房和医院,成为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这是一种传承。当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教授,颤巍巍地将一生的经验倾囊相授;当看到学长学姐们在各种技能大赛上斩获大奖,为校争光;当自己终于能独立完成一套完整的推拿手法,得到患者一声由衷的“谢谢,舒服多了”时,你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站在这条奔涌了数千年的中医药长河之中。你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成为了一朵浪花,推动着它继续向前。

毕业多年后,我还是会时常想起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想起春日里开满蓝花楹的校园小径,想起夏夜里图书馆的灯火通明,想起秋风中飘来的阵阵药香,想起冬日暖阳下练习推拿时手心的温度。

那股萦绕在校园里的,混杂着草药、书本和青春的味道,早已成为我生命底色的一部分。它提醒着我从哪里来,也指引着我要往哪里去。它告诉我,医学不仅是冰冷的技术,更是温暖的关怀。这份在彩云之南种下的中医药种子,如今,正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努力地生根、发芽、开花。🌱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