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buy的过去分词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buy的过去分词
1 回复
0
幼栀 回复于 2025-09-06 之前

首先,直接说答案:“buy”的过去分词是“bought”。

这很简单,对吧?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是“bought”,而不是我们更习惯的、在后面加“-ed”的“buyed”?而且,这个“bought”到底在什么情况下用?我们平时说话写邮件,用错的地方其实不少。

咱们今天就像聊天一样,把这个事儿彻底掰扯清楚。

为啥是 “bought”,不是 “buyed”?

这得从英语这门语言的“老底子”说起。英语里有一大堆不按常理出牌的动词,我们管它们叫“不规则动词”(irregular verbs)。“buy”就是其中一个。

你可能还记得上学时背过的动词不规则变化表:go-went-gone, see-saw-seen, eat-ate-eaten… “buy”也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它的变化是:buy – bought – bought。

为什么会这样?简单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古英语和现在的英语差别很大,那时候的动词变位规则比现在复杂。很多我们现在看作“不规则”的词,在当时其实是遵循着某一套规则的,比如通过改变单词中间的元音来表示时态变化。后来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动词都简化成了加“-ed”的“规则”形式,但一些最常用、最古老的词,就像“活化石”一样,保留了它们原始的变化方式。

“buy”就是这么一个例子。所以,你不用去纠结“为什么”,只需要记住它就是这样。这就像你问为什么“我”这个字是这么写一样,约定俗成,大家都在用。

而且,还有一批词和“buy”长得很像,它们的变化规律也类似,你可以把它们放一起记,效率会高很多。

  • bring – brought – brought (带来)
  • think – thought – thought (思考)
  • fight – fought – fought (战斗)
  • seek – sought – sought (寻找)

你看,它们结尾都是“-ought”。记住这个规律,下次再碰到这类词,你心里就有底了。

关键部分:“bought”到底怎么用?

记住这个词只是第一步,知道在什么句子里用它,才算真正掌握了。过去分词“bought”主要有三个用武之地。

用法一:构成完成时态 (跟 have/has/had 一起用)

这是“bought”最常见的用法。当你看到“have bought”、“has bought”或者“had bought”时,它就是在表达一个“已经完成”的动作。

1. 现在完成时 (have/has + bought)

这个时态最容易和一般过去时搞混。咱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

  • 一般过去时: I bought a coffee machine last week. (我上周买了一台咖啡机。)
  • 现在完成时: I have bought a coffee machine. (我已经买了一台咖啡机。)

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第一句,重点是“last week”。它描述的是一个在过去特定时间点发生并且已经结束的动作。故事讲完了。你买咖啡机的这个动作,和现在没什么关系,只是在陈述一个过去的事实。

第二句,重点是“have bought”这个结果。它强调的是“买”这个动作对现在产生的影响。潜台词是:“我现在有咖啡机了,所以早上可以自己做咖啡了。”它连接了过去和现在。

我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前段时间我想买个新键盘,一直在看评测。

如果我朋友问我:“你上周末干嘛了?”
我会回答:“I bought a new keyboard.” (我买了个新键盘。) 我在告诉他我上周末做的一件事。

如果我朋友看到我桌上一个新键盘,问我:“咦,新家伙?”
我会回答:“Yes, I have bought a new one.” (是啊,我买了个新的。) 我在解释眼前这个新键盘的来历,强调“我已经买了”这个事实。

2. 过去完成时 (had + bought)

这个时态听起来有点绕,但其实很简单。它就是“过去的过去”。当你在描述过去发生的两件事时,用“had bought”来表示那件更早发生的事。

比如这个场景:
When I arrived at the store, they told me that the last ticket had been bought. (当我到达商店时,他们告诉我最后一张票已经被买走了。)

这里有两个过去的动作:
* 动作A: 我到达商店 (arrived)。
* 动作B: 最后一张票被买走 (had been bought)。

哪个动作先发生?很明显,是票先被买走,然后我才到的。所以,更早发生的那个动作,我们用过去完成时。如果两个都用过去时,句子的逻辑关系就不清晰了。

用法二:构成被动语态 (跟 be 动词一起用)

被动语态就是把动作的承受者放到主语的位置上,强调“谁被怎么样了”。公式是:be + 过去分词

所以,当你想说“某样东西被买了”,就要用“was bought”或者“is bought”这样的结构。

  • 主动语态: Someone bought this painting in 1990. (某人在1990年买了这幅画。)
    这句话的重点是“someone”,那个买画的人。

  • 被动语态: This painting was bought in 1990. (这幅画是在1990年被买的。)
    这句话的重点是“this painting”,这幅画本身。至于谁买的,不重要,或者我们不知道。新闻报道、产品说明里经常这么用,因为读者更关心的是物品本身,而不是谁做了什么。

再来个例子:
The concert tickets were all bought within five minutes. (演唱会门票在五分钟内被抢购一空。)
这里我们关心的是“门票卖光了”这个事实,而不是具体是哪些粉丝买的。用被动语态,信息就非常清晰、直接。

用法三:当形容词用

这是过去分词一个很有用但容易被忽略的功能:直接修饰名词。

你想想,“broken”这个词,它既是“break”的过去分词,也可以直接当形容词用,意思是“坏了的”,比如“a broken chair”(一把坏了的椅子)。

“bought”也可以这么用,虽然没那么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完全成立。它表示“买来的”,用来和“自制的”、“租来的”等做区分。

  • This isn’t a home-made cake; it’s a store-bought one. (这不是家里做的蛋糕,是商店买的。)
    这里的“store-bought”就是过去分词“bought”和名词“store”组合成的一个复合形容词,用来修饰“one”(指代cake)。

  • He treasured his newly bought book. (他很珍惜他新买的书。)
    这里的“newly bought”就是用副词“newly”修饰过去分词“bought”,整个作为一个形容词词组,来修饰名词“book”。它清楚地说明了这本书的状态——是“新买的”。

最容易犯的错:“bought” 和 “brought”

这是非英语母语者最常混淆的一对词,没有之一。发音像,拼写也像,但意思差了十万八千里。

  • buy – bought – bought 是“买”。核心是花钱交易。有个U,可以联想“you”,你花钱。
  • bring – brought – brought 是“带来”、“拿来”。核心是物理上的位移。有个R,可以联想“river”,河流把东西从上游带到下游。

我刚学英语的时候也经常搞错。后来我强迫自己造句,才慢慢分清。

比如,你想让朋友帮你带杯咖啡回来。
你应该说:“Could you bring me a coffee?” (能帮我带杯咖啡吗?)
而不是:“Could you buy me a coffee?” (能帮我买杯咖啡吗?)
虽然两句话对方可能都懂,但意思完全不同。前者只是让他“带来”,可能咖啡已经买了。后者是明确要求他去“买”,包含付钱这个动作。

再看一个完整的场景:
I bought a gift for you yesterday, and I brought it to the party tonight.
(我昨天给你买了个礼物,并且今晚把它带到派对来了。)

这句话里,“bought”是花钱买的动作,发生在昨天。“brought”是把它从一个地方拿到另一个地方的动作,发生在今晚。一个句子,把两个词的区别说得清清楚楚。

下次你再不确定用哪个,就停下来想一想:这个动作涉及花钱吗?
* 如果涉及,用 buy/bought
* 如果不涉及,只是单纯地“拿过来”,用 bring/brought

记住这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基本就不会再出错了。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