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评高级会计师,第一件事就是看自己够不够格。这东西有硬门槛,不是你想报就能报的。我们把它拆开来看,主要就是几个大块:基本条件、业绩、论文,还有一堆杂项材料。
我们先说最硬的,基本条件。这部分没得商量,差一天都不行。
学历和年限:这是最基础的。政策每年可能会微调,但大框架不变。你得打开你们省财政厅或者人社厅的官网,找到当年的评审通知,一个字一个字地看。通常是这样:
- 博士学位,拿到中级会计师职称后,干满2年。
- 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拿到中级后,干满5年。
- 大学本科学历,拿到中级后,干满5年。
- 大学专科学历,拿到中级后,干满10年。
注意,这个“年限”是从你拿到中级职称证书那天开始算,一直算到评审当年的年底。比如,文件要求满5年,你是2019年5月拿到的中级证,那么到2024年底,你就满5年了,2024年就可以报。这个时间点一定要算准,很多人卡在这里。
中级职称:你必须先有中级会计师资格。这个是前置条件。
继续教育:从你拿到中级职称那年开始,每年的继续教育都得完成。一年都不能少。现在都是网上登记,很好查。如果你哪年忘了学,赶紧去问问当地财政局能不能补,有的地方可以,有的地方不行。别因为这个小事耽误了。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还有个额外要求:一般要求是注册会计师。如果你不在事务所,这条可以忽略。
这几条是“准入证”,一条不满足,你后面的材料准备得再好也没用。所以,第一步就是拿官方文件,一条一条对自己,确认自己有资格申报。
接下来是重头戏,也是最花时间和精力的部分:业绩材料。
说白了,高级职称评的不是你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你这些年干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对单位有什么贡献。你的业绩材料,就是要证明你是个专家,不是个只会记账的会计。
怎么准备?
首先,忘掉你的岗位说明书。评审专家不想看你每天干了什么重复性劳动,他们想看亮点。你要把你工作以来,特别是拿到中级职称以来的所有工作内容,全部梳理一遍。挑出3到5件你觉得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你能力的事。
什么叫有价值?我举几个例子:
- 制度建设:你是不是牵头或者主要参与制定了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内控制度、预算管理办法?制度发布了,执行效果怎么样?有没有堵住什么漏洞,节省了多少成本?你要把这个过程写清楚,附上制度文件作为证据。
- 预算管理:你负责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你的分析和监控,公司的预算达成率从80%提高到了95%,或者成本费用降低了10%。你要用数据说话,拿出前后的对比报表。
- 税务筹划:你通过合法的税务筹划,为公司节省了多少税款?比如,你研究了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成功帮公司申请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了税收减免。要把政策文件、申请过程、节税金额都写出来。
- 融资项目:你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公司的重大融资项目,比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你在里面做了哪些工作?财务测算、可行性分析、与金融机构谈判?最后成功融资多少钱?
- 成本控制:你发现生产流程中有个环节成本过高,通过你的分析和建议,公司改进了工艺,这个环节的成本降低了20%,一年下来省了多少钱。
- 信息化建设:你主导了公司财务系统的升级,比如上了ERP系统,实现了业财一体化。项目实施后,财务报表出具时间从每月10号提前到了5号,人员效率提高了多少。
看明白了吗?业绩不是“我负责……”,而是“我做了A,通过B方法,实现了C结果”。必须要有成果,最好是能用数字量化的成果。每一项业绩都要写成一个独立的报告,把背景、你的做法、最终效果、你的角色和作用都讲清楚。然后附上证明材料,比如相关的制度文件、分析报告、获奖证书、领导的批示、新闻报道等等。
我见过很多人写的业绩,就像流水账,说自己管理了多少亿的资产,审核了多少张发票。这种东西评审专家一天看几百份,根本没印象。你的业绩要像一个个小故事,有血有肉,能证明你的专业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是论文。这也是个大头。
通常的要求是2到3篇论文,并且要在有正式刊号的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有的省份对期刊级别有更细的要求,比如必须有一篇发在核心期刊上。这个也要看当年的具体通知。
写论文有几个关键点:
选题:千万别写空泛的理论。最好的选题,就是从你刚才整理的业绩里来。比如你做了税务筹划,那就写一篇关于你们这个行业如何利用某项税收政策进行筹划的文章。你做了预算管理,那就写一篇关于你们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这样写,内容是自己的,有深度,而且能和你的业绩材料相互印证。评审一看,就知道你是在认真研究工作,不是在网上抄的。
原创性:查重是必须的。现在的查重系统很厉害,大段复制粘贴肯定过不了。就算发表了,评审环节也可能被抽查。所以,必须自己写。可以参考别人的观点,但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和案例来表达。
发表期刊:找正规期刊。怎么判断?去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网站上查,能查到备案信息的就是正规的。不要相信那些“快速发表”的小广告,很多都是假刊或者套刊,浪费钱还耽误事。发表论文需要时间,审稿、排期,快则三五个月,慢则一年半载。所以这件事一定要提早准备,不能等到申报前几个月才着急。
除了业绩和论文,你还需要准备一大堆支撑材料。这部分很繁琐,但不能出错。
- 各种表格:申报评审表、个人情况简表等等。这些表要严格按照要求填写,不能有错别字,格式要对。特别是工作经历、项目经历的填写,要和你后面附的业绩报告内容对得上。
- 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如果有的话)、继续教育证明、获奖证书等等。都要复印清晰,有的地方还要求盖单位公章。
- 劳动合同或社保缴费证明:用来证明你的工作年限和工作单位。
- 单位推荐信或公示证明:证明单位同意你申报,并且你的材料在单位内部公示过,没有异议。
我的建议是,准备一个专门的文件夹,把所有材料分门别类放好。按照官方通知里的材料清单,做一个个人的Checklist,准备好一项就打一个勾。千万别等到最后一天才去整理,很容易丢三落四。
最后,有些地方还有答辩环节。如果需要答辩,也不用太紧张。评委问的问题,基本都围绕你提交的业绩材料和论文。他们就是想确认一下,这些工作是不是你亲身经历的,论文是不是你自己写的。所以,你只要对自己的材料了如指掌,能把当时做项目的细节、写论文时的思考讲清楚,就没问题。
总的来说,评高会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考验的是你长期的积累。平时工作中多做有心人,把自己做的亮点工作及时记录、总结。提前一两年就开始规划论文,这样时间才充裕。把这些都做好了,申报的时候就会从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