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什么专业可以考公务员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什么专业可以考公务员
1 回复
0
大冰块 回复于 2025-09-25 之前

聊这个事儿,咱们就得说得直接点。很多人一上来就问:“我学的这个专业,能不能考公务员?” 其实这个问题问得不太对。

正确的问题应该是:“我学的这个专业,考公务员的时候,可以选择的职位多不多?竞争压力大不大?”

因为从理论上讲,几乎所有专业都能考公务员。每年国家和地方发布的职位表里,总有那么一些岗位写着“专业不限”。但问题是,这种“不限专业”的岗位,就是传说中的“万人坑”。一个职位几千个人报名是常事,考上的难度比登天还难。

所以,核心不是“能不能考”,而是“好不好考”。好不好考,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的专业。有些专业是公务员考试里的“硬通货”,选择多,机会大。有些专业就只能盯着那几个“不限专业”的岗位干着急。

咱们就来把这些专业掰开揉碎了讲清楚。

第一梯队:版本之子,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一堆岗

这个梯队的专业,就像是游戏里的版本强势英雄,天生就好用。每年职位表一下来,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光是筛选岗位就能看花眼。

1. 法学类

这绝对是公考里的王者。为什么?因为政府机关的本质就是依法行政。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这些“政法系统”的核心部门,到每个单位的法规科、办公室,都需要懂法的人。

  • 具体岗位:法院的法官助理、检察院的检察官助理、公安局的法制岗、司法局的普法岗、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岗……多到数不清。
  • 优势:专业壁垒高。很多岗位会明确要求“法学类”专业,并且可能要求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就直接把其他专业的竞争者挡在了门外。你面对的对手,都是和你学一样东西的人,竞争更纯粹。

我有个学法学的朋友,毕业那年考省考,职位表里筛选出自己专业能报的岗位,打印出来有十几页。他最后选了一个离家近的检察院岗位,竞争比只有30:1,相比那些动辄几百上千比一的岗位,简直是天堂。

2. 财经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审计学)

政府是国家机器,运转需要钱。所以,管钱的、算钱的、查钱的部门,永远是招人大户。

  • 具体岗位:税务局、财政局、审计署、海关、统计局、发改委、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些单位听名字就知道,是国家的钱袋子和账本子。
  • 优势:需求稳定且巨大。特别是税务局,每年都是招录大户。学会计和审计的同学,几乎所有单位的财务岗、审计岗都能报。这些岗位技术性强,工作内容清晰,专业对口度高。

你想想,任何一个县城,是不是一定有税务局和财政局?这就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财经类专业的需求是持续存在的。

3. 汉语言文学类

这个专业被戏称为“万金油”,在公考里绝对是褒义词。原因很简单:体制内无处不在的“材料”。

  • 具体岗位:几乎所有单位的办公室、综合科、宣传部。工作内容就是写报告、写文件、写领导讲话稿、写新闻宣传稿。
  • 优势:通用性最强。任何一个部门都需要一个“笔杆子”。虽然不像法学那样有硬性的资格门槛,但很多岗位会指名道姓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招人单位心里清楚,这个专业出来的学生,文字功底大概率是靠谱的。这能帮他们省去很多培养成本。

别小看写材料这个活儿。在体制内,写得一手好文章,是重要的能力。你的想法、工作成绩,最后都要通过文字来呈现。

4. 计算机类

数字化时代,政府也不例外。现在从办公自动化到政务服务网站,再到大数据监管,全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

  • 具体岗位:各单位的信息中心、网络安全岗、数据管理岗。比如公安的网监部门、政府网站的维护部门、大数据的管理中心。
  • 优势:需求越来越多,而且专业性强,竞争对手少。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考生,看到这种技术岗就直接放弃了。而且,这类岗位进去之后,干的活儿也相对纯粹,就是和技术打交道。

第二梯队:机会不错,但需要仔细挑

这些专业不像第一梯队那么“横”,但也是公考里的热门选手,认真找找总能发现不错的机会。

1. 管理学类(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工商管理)

听起来这些专业和公务员最对口,但现实有点骨感。因为它们学得“广”而不“精”,导致很多专业性强的岗位报不了。

  • 主要方向: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竞争的也是办公室、综合管理类的岗位。很多时候会和汉语言文学的毕业生抢饭碗。
  • 挑战:虽然名字听起来很“政府”,但很多单位在招人的时候,宁愿要一个懂业务的(比如懂法律、懂财务),也不一定要一个只懂“管理”的。所以,这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在申论和面试上展现出优势。

2. 统计学类

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说话是政府决策的趋势。

  • 主要岗位:统计局是主阵地。此外,发改委、经济相关的部门也需要统计人才做数据分析和经济预测。岗位不算泛滥,但每年都有稳定的需求。

3. 部分工科类(如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

这类专业的岗位指向性很强。

  • 主要岗位: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比如住建局的工程管理岗,可能就会要求土木工程专业。
  • 优势:专业对口,竞争压力相对小。因为学这些专业的,很多人会去设计院或者施工单位,考公的意愿没那么集中。如果你恰好是这个专业,又想进体制,那这些对口单位就是很好的选择。

第三梯队:道路坎坷,需要耐心和运气

这些专业的同学考公,就像在沙漠里找绿洲。岗位很少,而且很分散。

  • 理学类(数学、物理、化学):对口的岗位极少,可能只有气象局、地震局这类很冷门的单位会招。大部分人只能去拼“不限专业”的岗位。
  • 历史学、哲学类:比理学更惨。除了党校、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可能有极个别的需求,其他基本没戏。
  • 医学、护理学类:对口岗位主要是卫健委、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这些单位招人不多,而且很多岗位还不是公务员编制,是事业编。大部分医学毕业生还是去了医院。
  • 外语类:岗位集中在商务部、外交部、海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等少数涉外部门。看起来高大上,但招录人数非常少,而且对语言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 艺术、体育类:基本可以放弃考公务员这条路了,除非去拼“不限专业”的岗位,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怎么确定自己的专业到底能报哪些岗位?

说了这么多,都是基于过往经验。最靠谱的方法,是自己动手去查。

第一步:找到官方的职位表。
每年国考和省考报名前,都会发布一个《招考简章》和《职位表》。去“国家公务员局”官网或者你们省的“人事考试网”下载最新的Excel表格。

第二步:用Excel筛选。
打开职位表,找到“专业要求”那一列。然后用筛选功能,输入你自己专业的关键词。
比如你学的是“会计学”,就筛选“会计”。你会看到所有要求“会计学”、“会计学类”、“包含会计学的财经类”的岗位。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不要只搜你专业的全名,要用关键词去搜,因为很多岗位的要求是一个大的专业类别,比如“法学类”,它包含了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等很多具体专业。你需要去网上查一下你的专业属于哪个大类。

第三步:分析结果。
看看筛选出来了多少岗位?这些岗位都在哪些单位?招多少人?有什么其他要求(比如基层工作经历、党员身份、证书等)?
连续看两三年的职位表,你心里就有数了。你的专业在这个省份大概是个什么地位,机会多不多,一目了然。

说到底,专业只是敲门砖,决定你能不能上岸的,最终还是你的笔试和面试分数。如果你的专业不好,唯一的出路就是把公共科目(行测和申论)考到极高的分数,去竞争那些“不限专业”的岗位。这条路很难走,但每年也都有人能成功。

所以,先认清自己的位置,然后确定努力的方向。这比盲目备考要有效得多。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