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说吧,“双高专业”这个词,你听着可能有点懵。它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专业,比如“人工智能”或者“会计”。它其实是一个标签,一个国家盖了章的“优等生”认证。
这个词的全称,拆开来看,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里选出来的学校和专业。听起来很长,对吧?没关系,你只要记住两个核心:高水平学校(简称“双高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简称“双高专业”)。
所以,“双高专业是什么意思?”
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国家教育部牵头,投了一大笔钱,要重点建设的一批职业院校和它们最牛的专业。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职业教育里的“985”、“211”或者“双一流”。本科有“双一流”,高职就有“双高”。这么一说,你是不是马上就明白它的分量了?国家觉得未来的产业发展,光有研究型人才不够,必须得有一大批技术过硬的现场工程师、高级技工。这些人从哪来?就得从这些顶尖的职业院校里来。所以,国家要花大力气、大价钱去培养。
那这对一个学生来说,到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报考的时候要特别留意这个标签?
好处很实在,就三点:钱、设备和出路。
第一,钱。
“双高计划”不是喊口号,是真金白银地投钱。一个学校入选了,特别是档次高的A档学校,能拿到上亿的建设资金。这些钱会用在哪?会用来买更好的实训设备,建更牛的实训室,聘请更好的老师,甚至是直接从企业里请来那种干了一辈子活儿的工程师傅来手把手教你。
举个例子。比如你学的是数控机床。一个普通学校,可能用的是十几年前的老旧设备,教材也是万年不变。老师在上面讲理论,你听得云里雾里。但在一个“双高”学校的王牌专业里,你用的可能是德国进口的最新款五轴联动机床,跟当地龙头企业里用的一模一样。教你的老师,可能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就在企业里做项目。你学的不是屠龙之技,而是明天上班就能直接用的本事。这就是钱带来的最直接差别。
第二,设备。
这一点刚才提到了,但要再强调一下。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动手能力。理论学得再好,机器不会操作,图纸看不懂,都是白搭。好的设备,意味着你不是在“模拟”,你是在“实战”。
我有个亲戚的孩子,在长沙一所“双高”学校学工程机械。他们学校和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这些大企业合作得非常深。学校里直接就有一个真实比例的盾构机操作模拟舱,还有各种型号的挖掘机、起重机让你拆了装、装了拆。他说,大二的时候,企业里的工程师就直接来学校开课,把最新的技术问题带到课堂上讨论。等他毕业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的设备他都摸过,问的故障他都处理过。这种底气,是普通学校的学生很难有的。
第三,出路。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读了半天,不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吗?
“双高”这个标签,现在在企业HR那里,认知度越来越高了。就像以前企业校招,会下意识地把简历分成“985/211”和“其他”一样,现在招技术技能人才,也会优先看你是不是“双高”院校毕业的。
为什么?因为这代表了你的培养质量有国家背书。企业也省事,他们知道这些学校出来的学生,基本功扎实,上手快,不用花太多成本再去培训。很多“双高”学校的专业,都是直接跟行业里的头部企业搞“订单班”、“现代学徒制”。意思就是,你一入学,半只脚就已经踏进这家公司了。你学习的内容,就是公司未来的岗位需求。毕业后,只要考核通过,直接就能入职。这种就业的确定性,非常高。
数据显示,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就业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而且,他们去到大中型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比例也更高。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知道一个专业是不是“双高专业”?
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坑,很多人会搞混。他们以为,只要学校是“双高学校”,那里面所有的专业都是“双高专业”。
这是完全错误的。
记住,这个计划是分两个层面的:学校和专业群。
有的学校入选了“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分A、B、C三档),同时,它申报的某个或某几个“专业群”也入选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也分A、B、C三档)。
所以,你查的时候,必须走两步:
第一步:确认这个学校是不是“双高学校”。
第二步:确认你想报的这个专业,在不在它入选的那个“高水平专业群”里面。
这才是最准确的判断。一个学校可能是“双高”,但你报的那个专业,可能是学校里比较边缘、没有被纳入重点建设专业群的。那你享受到的资源,肯定跟核心专业群里的学生没法比。
具体怎么查?
很简单,不要去听学校自己宣传的,也别信那些乱七八糟的网站。直接去官网。
1. 打开搜索引擎,搜“教育部 双高计划 名单 公示”。
2. 找到教育部官网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上发布的文件。一般文件名会是《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
3. 打开这个名单文件。它会有两个附件。一个是“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名单”,另一个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名单”。
4. 先在第一个名单里看学校。比如,你看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后面标注了(A档),说明这是顶级的“双高学校”。
5. 然后,你必须去第二个名单里,找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看它下面列出的专业群是什么。比如,它列出的是“通信技术专业群”。这个专业群里可能包含了移动通信技术、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等好几个具体专业。如果你报的是这些专业,那你就是正儿八经的“双高专业”学生。但如果你报了这所学校的其他专业,比如文秘,它可能就不在这个重点建设的专业群里。
所以,报考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两个名单对上。先选定几个心仪的“双高学校”,再从这些学校入选的“高水平专业群”里,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具体专业。这样才能确保你把“双高”的优势吃透。
最后,说几句实话。
“双高”是个好标签,它能帮你快速筛选出那些有实力、有前景的职业院校。但它不是万能的。
你还是要考虑几个因素:
首先,城市。学校所在的城市,决定了你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市场。长三角、珠三角的“双高”学校,通常和当地发达的产业结合得更紧密,就业机会也更多。
其次,你的兴趣。不要光看哪个专业群是A档就去报。学技术是个苦差事,没兴趣很难坚持下去。你对汽车无感,就算把你塞进全国顶级的车辆工程专业群,你可能也学得痛苦,最后啥也没学会。
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学校给你提供了最好的平台、最好的设备,但路还是要自己走。上课不听讲,实训偷懒,谁也帮不了你。再好的平台,也只是让你有了更高的起点,能跑多远,最终还是看个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