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学厨师到底要多久才能“出师”。这个问题没法用一个数字简单回答,比如“三年”或者“五年”。因为“出师”这个词本身,意思就很模糊。你是指能独立炒几个家常菜,还是能在大饭店的后厨独当一面?这完全是两码事。
咱们先把“出师”的标准掰开揉碎了说。
第一种标准:能独立上灶,负责一个岗位。
在专业的后厨里,分工很细。有负责切菜的(砧板),有负责配菜的(打荷),有负责炒菜的(炉头),还有负责凉菜、面点等等。如果你说的“出师”,是指能独立负责其中一个岗位,比如炉头,能根据菜单快速、稳定地炒出合格的菜品。那么这个时间,根据你走的路不同,差别很大。
路子一:直接进后厨当学徒。
这是最传统,也是最苦的路。你进去基本是从最底层干起,比如“水台”,就是杀鱼、洗菜。干几个月,手脚麻利了,师傅看你还行,可能让你去“打荷”,就是切菜配菜,给炒菜师傅当下手。这个过程,快则一年,慢则两三年。
在打荷的岗位上,你离灶台最近,是偷师学艺最好的机会。看师傅怎么放油,火候怎么控制,调料怎么下。脑子活、手脚勤快的人,会主动帮师傅干活,下班了自己拿点便宜的食材练手。这种人,可能再过一两年,师傅就愿意给你机会上灶,从炒员工餐开始,慢慢炒一些简单的菜。顺利的话,从你进厨房洗菜算起,大概三年左右,你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炒锅师傅。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出师”。
但是,这条路风险很高。你遇到的师傅是什么样的人,直接决定你的成长速度。有的师傅愿意教,有的师傅留一手,怕徒弟抢饭碗。而且,后厨很累,每天十几个小时站着,环境又热又吵。很多人根本熬不过头两年就跑了。我见过一个年轻人,干了三年,还在打荷,因为他自己不上心,下班就玩手机,师傅看在眼里,自然不会把机会给他。
路子二:去烹饪学校。
这是现在更常见的路。去学校的好处是,知识体系化。刀工、火候、味型、食品安全,老师会一步一步教你。比如中餐,会教你川菜、粤菜、鲁菜等不同菜系的基础菜。西餐,会教你酱汁、汤品、各种肉类的处理方法。
烹饪学校的学制不一样。有三个月、半年的短期班,主要教一些热门菜或者单项技能,比如烘焙、日料。也有一年到三年的长期班,出来拿个毕业证。
从学校出来,你算“出师”了吗?不算。你只是掌握了理论和基本操作。学校的环境和真实后厨是脱节的。学校里,老师手把手教你,你有充足的时间慢慢切、慢慢炖。但在餐厅,饭点一来,单子像雪片一样飞来,要求你在几分钟内就出一道菜,而且要保证几十份菜的味道都一样。这种压力,学校里是体验不到的。
所以,从学校毕业,你还得去后厨从头实习。不过你的起点会比直接当学徒的人高一点,可能直接从打荷开始,而不是洗菜。因为你有理论基础,学东西会更快。通常,一个两年制烹饪学校的毕业生,再到后厨踏踏实实干个一两年,也能做到独立负责一个岗位。加起来,总时间也差不多是三到四年。
第二种标准:能当上厨师长,管理整个厨房。
这个标准就高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了。一个厨师长,除了自己手艺要过硬,还得会很多别的东西。
首先是菜品研发。你得根据季节、成本、顾客口味,设计新菜单。这需要你对各种食材、烹饪方法有很深的理解,而且要有创新能力。
其次是成本控制。今天进了多少斤肉,多少斤菜,卖出去多少份,毛利率是多少,损耗怎么控制。这些都是数字,是生意。你得会算账。
然后是人员管理。一个厨房少则几个人,多则几十上百人。你怎么排班?怎么调动大家积极性?有人闹矛盾了怎么处理?这跟带兵打仗差不多,需要情商和管理能力。
最后是厨房的运营。后厨的卫生、安全、设备维护,这些都得你操心。
要达到这个水平,没有捷径。你必须从最基础的岗位一步步做上来,熟悉厨房的每一个环节。你得当过砧板,才知道怎么切最省料;你得当过炉头,才知道火候怎么最省油。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八到十年,甚至更久。很多有名的行政总厨,都是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藩了二三十年的人。
所以,“学厨师一般要学多久出师”,这个问题,我给你一个更直接的答案:
如果你想在普通餐馆当个炒菜师傅,能养家糊口。那么,无论你是去学校还是当学徒,心无旁骛地学和干,大概需要3-4年。这是打底的时间。
如果你想在这个行业里做出点名堂,比如成为一家大饭店的厨师长。那么,前3-4年只是让你拿到了入场券。之后,你至少还需要5-10年的持续学习和实践。这个过程没有终点,因为菜系在融合,新的烹饪技术在出现,顾客的口味也在变。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用在厨师身上,再合适不过。
最后说一句实在话,时间只是一个参考。真正决定你走多远、爬多高的,是你对这个行业是不是真的热爱。因为只有热爱,才能让你在每天重复上千次的切配、翻炒中,找到乐趣,而不是感到枯燥。也只有热爱,才能让你在被热油烫伤、被刀切到手之后,还愿意第二天继续站到灶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