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工资条,是不是很多人就只看那个“实发金额”?反正我以前就是这样。只要数字对得上,就心满意足地收起来了。但后来换工作、跟HR聊多了才发现,我们平时说的“工资”,跟“职工薪酬”这个概念,根本不是一回事。职工薪酬的范围,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搞清楚这个,不只是为了让你显得懂得多。它直接关系到你评价一份工作好不好,甚至离职的时候能拿多少钱。
我们把它拆开来看,其实主要就四大块。
第一块,也是最直接的:短期薪酬。
这就是你每个月能拿到手,或者短期内能兑现的东西。它不只是你的基本工资。
首先是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 工资:就是你劳动合同上写的那个数,是你所有收入的基础。比如月薪1万,这就是基本工资。
* 奖金:这东西弹性很大。比如年终奖、季度奖、全勤奖。它的特点是跟业绩或者公司效益挂钩,不固定。有的公司年终奖能发6个月工资,有的就发个寂寞。这就是为什么谈offer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奖金的发放规则和历史平均水平。
* 津贴和补贴:这是为了补偿员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的付出,或者是一些普惠福利。比如,大夏天工厂给的高温补贴,出差给的差旅补贴,还有些公司会给饭补、交通补贴。这些钱虽然单项不多,但加起来也是一笔收入。法律对某些补贴有强制规定,比如高温补贴,不是公司想给就给,不想给就不给的。
然后是加班费。
这个必须单独说。很多人觉得加班费是“额外”的,其实它就是你薪酬的一部分。按照劳动法,工作日加班是1.5倍工资,周末是2倍,法定节假日是3倍。算加班费的基数,应该是你的正常工资,而不是扣掉各种东西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很多公司在这里做文章,用很低的基数给你算,你拿到的钱就少了很多。这就是个坑,得注意。
最后是五险一金。
很多人看到工资条上扣掉一大笔五险一金会心疼,觉得到手的钱少了。但是,你得换个角度想。公司给你缴的五险一金,其实也是你的薪酬。而且公司缴的那部分,比你个人扣的要多得多。
举个例子。假设你工资1万,个人可能要扣一千多。但公司为了你,可能要额外再掏出两三千块钱放到你的社保和公积金账户里。也就是说,公司实际在你身上花的成本是1万3。这笔钱虽然你现在摸不到,但它进了你的医保账户、养老金账户、公积金账户。你看病能报销,退休了有钱拿,买房能贷款还能取出来用。这都是实打实的钱。
所以,评价一个公司好不好,别只看月薪。要看它的五险一金是按什么基数、什么比例缴的。有的公司按最低工资标准缴,有的公司足额缴,最后你享受到的福利天差地别。按1万的工资足额缴,和按3千的最低标准缴,公司每个月在你身上的支出就差了一两千块。一年下来就是好几万。
第二块,是离职后福利。
这个主要是指你离开公司后还能享受到的东西。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公司在你工作期间,持续往你的养老金个人账户里存钱(当然国家统筹账户是更大一部分),等你退休了,就可以按月领。
还有一种叫“企业年金”,也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这个不是强制的,算是个加分项。好单位,比如一些国企、大型外企,会在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再给你存一份钱。你工作的时候,公司和你个人都往这个年金账户里投钱,然后交给专业机构去投资。等你退休了,除了社保发的养老金,还能从这个账户里再领一份钱。这就相当于有了两份养老金。有企业年金的公司,绝对算是福利好的。
第三块,是辞退福利。
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N+1”或者“2N”了。如果你被公司辞退了(非个人原因),公司需要给你一笔经济补偿。这笔钱不是老板发善心,而是法律规定必须给的。它也是你职工薪酬的一部分。
简单说,“N”就是你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年限。工作了5年,N就是5。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超过半年不满一年的,算一年;不满半年的,算半个月。所以工作5年半,就能拿5.5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1”是指,如果公司要辞退你,但没有提前30天书面通知,那就需要额外再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所以,这笔钱是你应得的。如果真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算清楚,别让自己的权益受损。
第四块,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和非货币性福利。
非货币性福利,就是公司给你提供的一些不是钱、但能帮你省钱的东西。
* 公司提供的免费宿舍或者班车。你想想,在一线城市,每个月能省下多少房租和交通费?
* 公司食堂。如果三餐免费,或者有很好的餐补,一个月下来也能省一两千。
* 公司发的过节礼物。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或者直接发购物卡。
* 公司组织的年度体检、旅游。这些你自己花钱都得不少。
* 还有一些公司提供无息贷款给员工买房买车,或者给员工子女提供托儿所、教育补助。
这些东西虽然没直接写在工资条上,但它确确实实是公司为你付出的成本,也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你的生活质量。把这些福利折算成钱,可能比工资涨一两千块还划算。
所以,你看,“职工薪酬”是个一揽子的概念。它包括了你当下拿到的钱、未来能领的钱、离开时能拿的钱,还有各种让你省钱的福利。
下次你再看一份工作机会时,就别只盯着那个月薪数字了。你可以像个行家一样,问问HR:
* 薪资结构是怎样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怎么分?
* 五险一金是按什么基数、什么比例缴的?全额吗?
* 除了工资,还有没有别的补贴,比如餐补、交通补贴、通讯补贴?
* 年终奖一般能发几个月?过去三年的平均水平是多少?
* 有没有企业年金?有没有补充医疗保险?
* 公司还提供哪些福利?比如年度体检、团队旅游、节日礼品?
把这些都搞清楚,算一个“总包”(Total Package),才能真正衡量一份工作的价值。只看基本工资,很容易做出错误判断,错过一个福利超好的公司,或者跳进一个看起来工资高、实际待遇很差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