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每次有人问我“心理咨询师证好考吗”,我都觉得这个问题没法简单用“好考”或“不好考”来回答。因为这背后牵扯到很多信息差,很多人对这个“证”本身就有误解。
咱们先把最重要的一件事说清楚:以前国家人社部颁发的那个“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二级的、三级的,在2017年9月就已经正式取消了。取消了,就是说国家层面不再组织统一的考试和认证了。所以,如果你现在看到有机构跟你说,他们能帮你考“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证,那你要多留个心眼,大概率是在玩文字游戏。
为什么取消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只通过一场考试,根本无法筛选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一个能做咨询的人,需要大量的实践、持续的督导和个人成长,这些都不是一张卷子能考出来的。以前那种“考个证就能上岗”的模式,对来访者不负责,对整个行业也是伤害。
那现在市面上的这些“心理咨询师证”是什么呢?
它们基本都是由一些行业协会、学术机构或者培训公司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性质变了,它不再是国家职业资格,而是一个证明你“完成了某个特定课程并考核通过”的凭证。
这里面,目前市场上比较主流、认可度相对高一点的,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心理所”)颁发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很多培训机构都是跟他们合作,你报名机构的课程,学完之后,参加中科院心理所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个证,好考吗?
如果单指通过考试拿到这张纸,我的答案是:只要你认真上课、好好看书,通过考试的难度不算大。
我给你拆解一下考试流程和内容,你就明白了。
首先,你个人是没法直接报名考试的。你必须通过一个官方授权的培训机构报名。这意味着你必须先交一笔培训费,通常是几千块钱,然后完成他们规定的线上或线下的课程学习。这个课程时长是有硬性要求的,不学完,你连考试资格都没有。
其次,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是全国统一机考,题型全是选择题。对,你没看错,全是选择题。内容主要来自两本官方教材,《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里面涵盖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各种咨询流派的理论和技术等等。
内容确实不少,知识点很杂。但因为都是选择题,没有主观论述题,所以考试的重点就放在了对知识点的“再认”和“理解”上,而不是“应用”和“创造”。说白了,只要你把教材看熟了,把机构发的题库刷几遍,理解了大部分概念,及格的概率是很大的。我身边去考的朋友,只要是认真学了的,基本都一次性通过了。
所以,如果你问的是“考试难不难”,那它比高考、考研、考公务员要简单多了。从这个角度看,它“好考”。
但是,如果你问这个问题的真实意图是“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容易吗”,那答案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拿到这张证书,只是你走上这条路的起点,连第一步都算不上,顶多算是你买了一双跑鞋。你离成为一名真正的跑者,还差得远。
真正的困难,都在拿到证书之后。这才是花钱、花时间、耗费心血的开始。
第一,是持续的学习和实践。证书培训教你的,都是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就像是学了本菜谱。但真正让你下厨房炒菜,你会发现火候、调味、翻勺,全是书上没有的学问。咨询也是一样。你需要继续深入学习某个或某几个你感兴趣的流派,比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CBT)、人本主义等等。这些进阶的课程、工作坊,每一个都价格不菲,动辄几千上万。
然后是积累个案。刚开始,你没经验、没名气,很难有付费的来访者。很多人都是从在一些公益平台做志愿者、接低价的咨询开始。这个过程很漫长,可能一两年内你的收入都非常微薄,甚至需要用自己的积蓄去倒贴学习费用。
第二,是必须接受督导。督导是什么?就是一个经验比你丰富的咨询师,来指导你的工作。你需要定期把你的咨询案例(当然是在隐去来访者隐私信息后)拿去和督导师讨论,他会帮你分析你在咨询中遇到的困惑、帮你发现自己的盲点、指导你的咨询方向。这是保证咨询质量、保护来访者利益、也是让你自己专业成长的核心环节。督导很贵,在国内,个人督导一小时的费用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一个新手咨询师,每周或每两周至少要接受一次督导。这笔开销是省不掉的。
第三,是要求你接受个人体验。简单说,就是你自己也要去找一个咨询师,以“来访者”的身份接受咨询。为什么?因为咨询师本人就是工作的“工具”。如果你自己内心有很多没处理好的议题、情绪创伤,你不仅很难帮助别人,还可能在咨询中被来访者的问题勾出自己的问题,造成二次伤害。这个过程是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保持心理健康和客观中立。个人体验的费用,和正常的心理咨询一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所以你看,考一个基础证书,可能只需要花几个月时间和几千块钱。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你需要投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花费几十万的学习和成长费用,并且还要有强大的内心去承受这一切。
这才是“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真正的门槛。考试,只是这张门票的售票窗口而已。
那么,这个证到底值不值得考?
这要看你的目的。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那这个证书可以考,把它当成一个入门的、系统的知识梳理。它能帮你快速搭建一个心理学的知识框架。但你心里必须清楚,它只是一个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不要指望考了它就能马上从业赚钱。
如果你不打算做职业咨询师,只是对心理学感兴趣,想学点知识来帮助自己、理解家人,或者应用到自己现在的工作中(比如你是老师、HR、管理者),那这个培训课程是很有价值的。它比自己零散地看书要系统得多,能帮你省去很多筛选信息的时间。学完考个证,也算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个交代。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 想只通过一个考试就成为心理咨询师,这条路已经不存在了。
- 现在市面上的证书,是培训合格证,其中中科院心理所的相对主流。
- 这个证书的考试本身不难,只要认真学,通过率不低。
- 真正的难点在于考证之后,持续的实践、学习、督导和个人体验,这需要巨大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入。
所以,在决定要不要考之前,先问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愿意为此付出多少?想清楚这个问题,比单纯纠结“好不好考”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