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深度伪造” (Deepfake) 技术有哪些潜在危害?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深度伪造” (Deepfake) 技术有哪些潜在危害?
0

“深度伪造” (Deepfake) 技术有哪些潜在危害?

1 回复
0
一苇以航↘ 回复于 2025-10-22 之前

“深度伪造” (Deepfake) 技术听起来很科幻,但它的危害早就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了,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简单说,这项技术就是用人工智能把一个人的脸换到另一个人身上,或者模仿某个人的声音,造出以假乱真的视频和音频。 以前 P 图可能还需要点技术,现在有了 Deepfake,普通人也能轻松制作出看起来很真实的假视频。 这件事的麻烦之处在于,它正在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对“眼见为实”这个基本观念的信任。

个人声誉和隐私的噩梦

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个人的攻击。想象一下,如果有人把你的脸换到一部不雅视频里,然后传到网上,会发生什么?这种事不需要你真的做过,只要一段伪造的视频就足够毁掉一个人的名声和生活。 这种基于图像的性虐待不仅是骚扰,更是对个人隐私的践踏。

美国著名歌手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就深受其害。2024年初,大量用她的形象制作的虚假不雅照片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这件事甚至惊动了白宫。 这不仅仅是针对名人,任何人的照片、视频都可能被拿来滥用,特别是那些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生活的人,风险更大。当你的形象可以被任意拼接和伪造时,个人隐私的边界就变得非常模糊了。

除了伪造色情内容,Deepfake 还可以用来制造虚假的言论和行为,让你“说”出从未说过的话,“做”出从未做过的事。 这种伪造内容一旦传播开来,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和社交压力。

金融诈骗的新花样

以前的电话诈骗,骗子最多模仿一下口音。现在有了 Deepfake,骗子可以直接伪造你老板、家人或者朋友的声音和影像,进行诈-骗。

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发生在香港。一家跨国公司的财务员工接到了一个视频会议邀请,参会的有公司远在英国的首席财务官(CFO)和多位高管。 会议中,“CFO”要求他执行一笔机密交易。因为视频里的人看起来和真人一模一样,这位员工没有怀疑,分15次转出了总计2亿港币。 直到几天后,他向公司总部核实才发现,那场视频会议里,除了他自己,其他人全是用 Deepfake 技术伪造的。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骗子利用AI克隆的声音,冒充银行董事,成功让一名银行经理批准了一笔3500万美元的交易。 还有的骗子会模仿孩子的声音打电话给父母,谎称自己被绑架或遇到麻烦,要求紧急汇款。 这种攻击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人们对亲人、同事最基本的信任,让人防不胜防。

政治领域的混乱和信任危机

Deepfake 对政治领域的威胁可能是最大的。 试想一下,在选举前夕,一段候选人发表极端言论或做出非法行为的假视频突然在网上疯传,会造成什么后果? 即使事后澄清是伪造的,但伤害可能已经造成,足以影响选举结果。

2023年斯洛伐克国会选举前两天,就发生过类似事件。一段伪造的音频在网上流传,内容是其中一位候选人讨论如何“操纵选举”。 尽管当事人很快出来辟谣,但因为选举法规定,投票前48小时内媒体无法进行大规模澄清。最终,这位候选人以微弱的差距输掉了选举。

这种技术不仅能用来抹黑对手,还能用来制造虚假的政治宣传,煽动社会对立情绪,破坏社会稳定。 当人们无法分辨新闻的真假,对所有信息都产生怀疑时,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就会被侵蚀。 这种现象被称为“骗子红利”,即便是真实的证据,当权者也可以轻易地将其斥为“Deepfake”来逃避责任,这会进一步加剧社会混乱。

社会信任的全面瓦解

Deepfake 技术的泛滥,最终导向的是一个连亲眼所见都不能相信的社会。当视频、音频、图片都可以被轻易伪造,我们用来判断事实的基础就崩塌了。 虚假信息和真实信息混杂在一起,普通人很难分辨。

这会带来几个层面的问题:
1. 真相的贬值:当任何事情都可能被伪造时,“真相”本身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人们可能会因为分辨成本太高,而选择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加剧社会的分裂。
2. 司法系统的挑战:伪造的视频或音频如果被用作法庭证据,可能会导致冤假错案。如何验证数字证据的真实性,成了司法系统面临的新难题。
3. 人际关系的侵蚀:这种技术可能被用在熟人之间,比如制造虚假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来挑拨离间或进行勒索,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总而言之,Deepfake 技术带来的危害是系统性的。它从攻击个人声誉开始,延伸到金融诈骗,再到动摇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信任体系。虽然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它被滥用的门槛越来越低,使得这些潜在危害正在快速变成现实。 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学习辨别这些伪造信息的方法,同时也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来应对这个挑战。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