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 “park” 这个词很简单,不就是“公园”嘛。但真要读准,特别是读得像个母语者,里面的学问还挺多的。问题主要出在那个字母 “r” 上。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在这里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这就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音。
咱们先拆开来看这个词:p-a-r-k。
- P:这个音很简单,就是双唇紧闭,然后突然爆破出气流。发音的时候声带不震动,是个清辅音。 你可以拿张纸放在嘴前,说“p”的时候,纸应该会被吹动。
- A:这个元音是关键。在 “park” 里,它发的是一个开口较大的音,国际音标写作 /ɑː/。 你可以想象一下看医生时,医生让你张大嘴说“啊”的那个感觉。嘴巴要张开,舌头放平,位置靠后。这个音需要拉长一点,不能太短促。
- R:这就是美式和英式发音最大的分水岭了。
- K:和 “p” 一样,这也是个清辅音。发音时,舌根要顶住上颚后部的软腭,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
现在,我们把这些音合起来,看看美式和英式到底怎么读。
美式发音:/pɑːrk/
美国人说话有个很典型的特点,叫做“卷舌音”(Rhotic accent),简单说就是单词里只要有字母 “r”,一般都会把这个 “r” 的音给读出来。 所以,在美式发音里,“park” 的 “r” 音非常明显。
具体的发音步骤是这样的:
- 先发出 /p/ 的音。
- 接着是长长的 /ɑː/ 音,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啊”音。
-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在“啊”音还没结束的时候,舌头就要开始向后卷起,靠近上颚,但不要完全贴上。这就是发出 /r/ 音的动作。整个过程是连贯的,从 /ɑː/ 平滑地过渡到 /r/,听起来就像 “ar” 的合体音。
- 最后,舌根顶住软腭,爆破出 /k/ 的音。
所以,美式发音的 “park”,你能清楚地听到那个卷舌的 “r” 音。听起来有点像中文的“帕尔克”,但那个“尔”音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而是和前面的“帕”融合在一起的卷舌动作。
英式发音:/pɑːk/
英国人,特别是说标准英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 RP)的人,他们的发音属于“非卷舌音”(Non-rhotic accent)。 也就是说,当字母 “r” 出现在元音后面,且后面没有紧跟着另一个元音时,他们通常不把这个 “r” 的音发出来。
所以,英式发音的 “park” 就简单一些:
- 同样,先发 /p/ 的音。
- 然后是一个拉得更长的 /ɑː/ 音。因为没有了 “r” 音,这个元音的时长会显得更突出。
- 直接跳过 “r”,舌头不需要做任何卷曲的动作。
- 最后发出 /k/ 的音。
因此,英式发音的 “park” 听起来就像“帕克”,中间那个“啊”的音拖得比较长,听不到任何 “r” 的痕迹。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这种卷舌和不卷舌的差别,其实是英语历史演变的结果。在几百年前,大部分说英语的地方都是卷舌的。但后来在英国南部,尤其是在伦敦等有影响力的城市,不卷舌的说话方式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并逐渐扩散开来。而当时的北美殖民地,由于地理上的隔绝,保留了更早期的卷舌发音习惯。所以,有时候会开玩笑说,美式英语在某些方面其实比现代英式英语更“古老”。
中国人常见的发音错误
对于我们说中文的人来说,在读 “park” 这个词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有几个:
- “r” 音处理不当:要么就是完全忽略了美音里的卷舌,读成了英式的 /pɑːk/;要么就是想卷舌,但卷得太过了,或者把 “r” 单独发成一个类似“儿”的音节,变成了 “pa-er-ke”,这就不对了。正确的做法是让卷舌的动作和前面的元音 /ɑː/ 融为一体。
- 元音 /ɑː/ 发得不到位:很多人会把这个音发得太靠前,或者嘴巴张得不够大,听起来会有点像汉语拼音里的 “a”,而不是那个靠后的“啊”音。可以多听听 “father” 这个词里的元音,感觉是一样的。
- 结尾的 /k/ 音吞掉或过重:在中文里,我们很少有以爆破音结尾的字词。所以,很多人在读 “park” 的时候,要么会把结尾的 /k/ 音完全忽略掉,读成 “par”,要么会习惯性地在后面加上一个很轻的元音,读成“park-uh”。 这两种情况都要避免。/k/ 音虽然要发出来,但它只是一个短暂的气流爆破,不需要拖泥带水。
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Park” 这个词的来源也挺有意思的。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日耳曼语,意思是“围起来的地方”。 13世纪时,通过古法语进入中古英语,当时指的是“圈起来供贵族打猎的林地”。 后来到了17世纪,才慢慢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供公众休闲娱乐的“公园”。 而“停车”(park a car)这个动词用法,则是到19世纪才出现的,它的概念来自于把军用车辆或火炮集中停放在一个“围起来的场地”里。 所以,“公园”和“停车”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意思,其实同出一源。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