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社工是属于什么编制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社工是属于什么编制
1 回复
0
澜川若宁 回复于 2025-10-29 之前

很多人一聊到社工,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SONG头就是“铁饭碗”。觉得社工嘛,肯定是在政府部门上班,有编制,干到老没问题。但你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差得有点远了。实际上,绝大部分社工,跟“编制”这两个字,根本不沾边。

咱们得先弄明白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社工不等于公务员,也不等于事业编。 这完全是两码事。把社工和社区大妈划等号,更是老黄历了。现在咱们说的“社工”,全称是社会工作者,指的是那些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帮人解决困难、走出困境的专业人员。比如,在学校里给学生做心理辅导的,在医院里安抚患者和家属情绪的,在社区里帮助老人、残疾人的,这些都是社工。

那么,他们的“编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况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简单粗暴地分,可以分成两大类:编内的和编外的。而现实是,编内的凤毛麟角,编外的才是汪洋大海。

少之又少的“编内社工”

我们先说说那些极少数幸运儿,就是拥有编制的社工。这又分成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公务员编制
这是最稀有的。你想想,公务员考试有多卷就知道了。社工岗位要想成为公务员,一般都得是在政府的核心职能部门里。比如,在民政局、残联、妇联这样的单位。 但是,他们进去之后干的活,通常不是一线服务。他们更多是做政策研究、项目管理、行政协调这类工作。说白了,他们是“管理”社工事务的公务员,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直接跟服务对象打交道的“一线社工”。所以,你要是想考公务员当个一线社工,这条路基本是走不通的。

第二种是事业编制
这种情况比公务员编制稍微多一点,但也绝对算不上普遍。这些岗位通常分布在一些由政府主办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单位里。 比如,公立医院里的医务社工岗、公立学校的驻校社工、街道办事处下属的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救助站等。在这些地方,社工是作为单位的正式员工被招聘进去的,享受跟单位里其他事业编员工一样的待遇,比如工资、福利、退休金都比较稳定。但是,这种岗位放出来的数量非常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人干到退休都不会走,所以能考的机会就更少了。

占绝对主流的“编外社工”

好了,说完少数派,我们来看看大多数社工的真实处境。他们基本都是“编外人员”,劳动合同是跟第三方签的。这里面,最主要的一种模式叫“政府购买服务”。

这个模式是怎么运作的呢?很简单,政府有钱,也知道社会上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又不想养那么多人,增加自己的编制负担。怎么办?就把这些服务打包成一个一个的“项目”,然后通过招标的方式,让社会上的专业社工机构来承接。

社工机构中标之后,就用政府给的这笔项目经费来招聘和管理社工,去完成项目规定的服务。所以,社工的劳动合同是跟这家社工机构签的,工资也是机构发的。 机构才是你的“老板”,政府是“甲方爸爸”。你的工资、社保、公积金,所有的一切都来自那个项目的经费。

这种模式有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
一个项目通常是一年或者两三年一签。项目结束了,如果机构没有中标新的项目,那你怎么办?要么跟着失业,要么降薪调到别的项目去。你的工资待遇,完全取决于项目经费的多少。经费多,日子就好过点;经费少,大家就得勒紧裤腰带。所以,你会看到很多社工干几年就转行了,因为缺乏一个稳定、可预期的职业发展路径。工资也普遍不高,因为项目经费的大头要用在服务上,人力成本是被严格控制的。

除了这种模式,还有一种常见的身份,叫社区工作者
很多人把社区工作者和社工搞混。社区工作者,就是我们在社区居委会看到的那些工作人员。他们确实是处理社区里各种大小事务的,比如人口普查、政策宣传、收发材料、调解邻里纠纷。 他们是社区运转的螺丝钉。

他们的编制情况也很特殊。以前,很多社区工作者都是临时工。现在,为了稳定这支队伍,一些地方推出了所谓的“社区工作者专项编制”或者叫“员额制”。 这听起来像编制,但它不是公务员编,也不是事业编。它是一种待遇参照事业编标准,但管理上又没那么严格的“地方粮票”。 稳定性比纯合同工要好,但跟真正的事业编比,还是有差距的。而且,社区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是行政事务,跟需要运用专业理论和技巧的社会工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很多社区工作者并没有社工证,也不需要用专业的个案、小组、社区方法去开展工作。

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说了这么多,有编和没编,到底差在哪?

  • 工资和福利:这是最直接的。编内的工资体系是跟着政府标准走的,有稳定的增长机制,五险一金(甚至两金)都是按最高比例交,各种补贴也相对齐全。编外的工资,基本就是项目经费说了算,机构能给你交齐五险一金就算不错了,增长空间很有限。
  • 安全感:编内就是稳定。只要不犯大错,基本可以干到退休。编外呢,项目结束就可能失业,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
  • 职业发展:在体制内,职业路径是清晰的,比如科员、副科、正科,一步步往上走。在社工机构,你的发展取决于机构的规模和发展。机构本身就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个人的发展空间自然也受到了限制。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社工是不是有编制,你可以清楚地告诉他:绝大部分没有。他们是一群拿着不算高的工资,凭着专业和热情在做事的人。他们更像是受雇于专业机构的“技术人员”,而不是端着铁饭碗的“政府人员”。理解了这一点,你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社工这个行业,以及在这个行业里奋斗的人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