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考研到底考什么?这事儿得分开揉碎了说,不能一锅炖。简单讲,就三大块:公共课、专业课,还有个别学校可能加试的技能。
先说最没悬念的公共课。这部分全国都一样,雷打不动就是两门:政治和英语。
政治这东西,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外加一个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听着名字挺唬人,其实每年考来考去就那些重点。你报任何一个考研辅导班,老师都会把重点给你划得明明白白。自己复习也行,买本肖秀荣或者腿姐的书,跟着从头刷到尾,最后冲刺阶段把分析题的模板背熟,基本就稳了。这科想拿高分不容易,但想过线,只要认真背了,问题不大。
英语,这个就看个人底子了。考研英语(大部分学校是英语一,少数可能是英语二,难度稍低一点)和四六级完全是两码事。它的词汇量要求更大,长难句特别多,阅读理解的文章经常是社科类的,逻辑绕来绕去。所以,单词是基础中的基础,一天都不能停。市面上主流的单词书,随便选一本,从头到尾刷个三四遍,看到单词就能反应出意思,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做真题。近十年、十五年的真题,每一篇阅读都要精读,把里面不认识的单词、看不懂的句子全都弄明白。做多了你就会发现,出题人挖坑的地方就那么几个。完形填空和翻译,也是在真题里练。作文,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自己的模板,不是说照抄,而是形成自己写开头、结尾和中间论证的套路,考场上直接套内容就行。
公共课这两门,决定了你能不能进复试的门槛。每年都有很多人专业课分数很高,结果被英语或者政治单科线给卡死了,特别可惜。所以,一定得从一开始就重视起来。
接下来说重头戏,专业课。体育考研的专业课,全国没有统一的卷子,都是各个学校自己出题。这就意味着,你考哪个学校,就得去扒哪个学校的指定参考书和历年真题。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信息搜集能力直接决定你复习的方向对不对。
虽然各学校自主命题,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内容基本都围绕着“体育学”这个大框架。一般会考一门“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这张卷子通常包含几个核心科目。
最常见的是《运动生理学》和《学校体育学》。 这两门可以说是体育考研的“任督二脉”。《运动生理学》讲的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机能变化,比如能量代谢、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反应等等。这部分内容很细,需要理解和记忆的东西特别多,比如“氧债”、“乳酸阈”这些概念,必须吃透。 《学校体育学》则更偏向于教育理论,讲的是体育课怎么上、体育教学的目标、原则、方法是什么。这部分内容相对好理解,但需要背诵的条条框框很多,答题的时候要有逻辑,分点阐述。
除了这两门“金刚”,很多学校还会考《运动训练学》。 这门课讲的是如何科学地组织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周期性理论、不同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这些都是重点。如果你本科是学运动训练的,那这门课会比较亲切。
还有一门常客是《运动解剖学》。这门课是基础中的基础,讲的是人体的骨骼、关节、肌肉。考研的时候,不会让你像医学生那样去记每一个解剖细节,但至少你得知道主要的肌肉起止点和功能,做某个动作时是哪块肌肉在发力。这门课学好了,对理解《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有很大帮助。
所以,一张300分的专业综合卷子,可能就是由这几门课的内容组成的。每个学校的侧重点不一样。有的学校可能70%的题目都来自运动生理学和学校体育学,有的学校可能运动训练学占大头。怎么知道呢?去学校的研究生院网站找往年的招生简章和考试大纲。 如果网站上没有,就去想办法找考上的师兄师姐打听,或者在一些考研论坛、QQ群里找信息。千万别自己闷头瞎看书,不然可能你吭哧吭哧背了半本《体育史》,结果人家压根不考,那就白费功夫了。
关于参考书,一定要用目标院校指定的版本。就算都是《运动生理学》,不同出版社、不同作者写的书,章节顺序和知识点详略程度也可能不一样。出题老师大概率是根据他自己指定的那本书来出题的。
除了笔试,还有个事儿得提,就是“同等学力加试”。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是专科毕业,或者本科不是体育专业的想跨考,很多学校会要求你在复试的时候再多考两门本科主干课程。 这两门课通常也是笔试,目的是考察你有没有体育专业本科生该有的基础知识。加试的科目和要求,招生简章里也都会写清楚。跨考的同学,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提前准备。
最后说说技能测试。这个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一些偏向实践、特别是专业硕士(体育硕士)的招生,可能会在复试环节加入技能测试。 比如,你报考的是篮球方向,复试的时候可能就要考你的运球、投篮、战术跑位。报考田径的,可能要测你的百米、跳远成绩。这个完全看学校的具体要求。如果你本科就是体育专业的,技能这块问题一般不大。但如果你是跨考,平时又没怎么练过,那报考这种有技能测试的学校和方向,就得掂量一下了。
总结一下,你要考体育教育的研究生,需要准备的东西就是:
- 公共课:政治和英语。全国统一,早下手,长线准备。
- 专业课:通常是“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具体考哪几本书,去目标院校官网查。这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信息搜集和针对性复习最重要。
- 加试/技能:跨考生注意有没有加试。想报考专硕或者某些特定方向的,注意复试环节会不会考专项技能。
整个流程就是这样,看起来不复杂,但每一步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专业课,十几本书的内容最后浓缩到一张卷子上,没有捷径,只能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背,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