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说普通话,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播音。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说普通话容易,但是如何说好普通话呢?
第一就是字正腔圆。在播音表达中,字正腔圆能充分体现汉语普通话所具有的音韵美。
首先要做到出字,也就是指字头和字颈的发音进程,需求“部位精确,叼着有力”。在实践中的发音,应该遵循先在精确方位,即舌尖与上齿背成阻,积储满足力量,然后灵敏除去舌尖与上齿背的阻力,翻开口腔。大家也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其次,要立字。一个音节的发音是不是能抵达字润珠圆,与韵腹的发音有亲近联络。立字的进程是韵腹的发音进程,需求“翻开立取,声饱满起”。口腔里要保持一个挺立的状态,不能松懈。
然后就是归音。归音是指音节发音的收尾进程,要做到“洁净利索,趋向显着”。这也是吐字归音中最重要的一点。归音的进程是力渐松、气渐弱、口渐闭、声渐止的进程,与出字、立字比照,把握起来难度更大。这里应该要留心到不能因为韵腹的取音嘹亮而任意延伸,造成因声废字。
最后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枣核形。“枣核形”是以声母为一端,韵尾为一端,韵腹为中心。字头字尾占的时间比较短就像是枣核的两边,而字腹占的时间就比较长,像是枣核圆鼓鼓的“肚子”。在我们口腔中的开度应该是由小到大,由闭到开,再由大变小,由开到闭。我们可以练习“iao”和“iou”的发音过程。这就是比较典型的枣核形。
另外还要强调的是“说人话”。不管是朗诵还是播读新闻,都是为了向听众传达真情实感。“说人话”就至关重要了。如今的AI技术非常发达。新华社也推出了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然而为什么AI主播并没有影响到传统的主播呢?正是因为人们有更多的情感,也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AI智能远远追不上的。在生活中我们不“说人话”的特点就是:绕圈子、故弄玄虚、说废话等等。在普通话中也是一样。就比如在播音工作或日常说话时, 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连等语音技巧范畴的不自然,缺乏生活该有的气息。
“不说人话”的特点往往有以下几种:
1.书面语直接用在口语上。其实许多书面上的用语并不适合用在我们生活中的交流上。书面上的用语会使人细细品读,而用在口语上会给人一种文邹邹的感觉,就没有书面上的感觉了。
2.用声时的模仿成分太多。人与人的沟通的目的是信息传递,并不是声音的好坏;有些人为了修饰声音,而故意在语句中加上停连,重音或语气等等装饰技巧;从而撇开了原本的发声习惯,最终使 声音僵硬,不自然,做作。
其实说人话很简单,就是正常的说话。无非是逻辑清晰,事实明白。让听的人可以快速理解,让说的人可以真情流露。
第三,也是最后的一点,要注意我们的调值。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认为这一问题在东北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光东北人,也要引起所有学习普通话的朋友的重视。在艺考培训中,老师一定是反复强调要注意调值。
如图所见,这是规范的调值图,平时在训练的时候也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调值是否有问题。
最后我想谈一谈现在对普通话的见解。普通话更好的促进了我国各地区人民的沟通,让中国的语言趋近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的交往,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担起学习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责任。播音主持工作者,也用普通话宣传着每天的大事小情,让普通话深深地种植在人民群众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