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秘笈!搞懂暂估成本,月底不头疼!💰
🙋♀️嗨,大家好呀!今天来聊聊会计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暂估成本。别看它名字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理解了之后,能帮你更好地管理公司财务,月底对账的时候也能少掉几根头发!😉
🤔什么是暂估成本?
简单来说,暂估成本就是指在月末,已经发生了的成本费用,但是相关的发票🧾还没有收到,无法准确知道具体金额,这时候就需要先进行一个合理的估计,并入账。等到下个月收到发票后,再进行调整。
举个栗子🌰:
你们公司12月采购了一批办公用品,东西已经收到了,也在用了,但是供应商的发票要等到1月份才能开给你。这时候,12月的账务处理怎么办?总不能空着吧?这时候就要用到暂估成本啦!
🚀为什么要进行暂估?
权责发生制原则:这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原则之一。它要求,不管钱有没有实际收到或付出,只要经济业务发生了,就应该在当期确认收入和费用。
会计信息及时性:如果不进行暂估,那么12月的财务报表就不能反映这部分办公用品的费用,报表就不完整、不准确了。
配比原则:收入和费用要在同一会计期间进行配比。
🌈暂估成本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重点来啦!)
假设我们上面说的办公用品,你估计了一下,大概是5000元。
1. 暂估入账时 (12月):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 (根据实际用途) 5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XX供应商) 5000
💡解释一下:
借方:根据这笔费用的实际用途,选择对应的会计科目。比如,如果是行政部门用的,就计入“管理费用”;如果是销售部门用的,就计入“销售费用”;如果是生产车间用的,就计入“生产成本”。
贷方:因为还没有实际付款,所以不能直接减少银行存款,而是增加“应付账款”。为了和正常的应付账款区分开,通常会设置一个二级科目“暂估应付账款”,并注明供应商名称。
2. 收到发票时 (1月份):
收到发票时,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发票金额 = 暂估金额 (5000元)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XX供应商) 5000
贷:应付账款——XX供应商 5000
💡解释一下:这种情况最简单,直接把暂估的应付账款转成正常的应付账款就好啦。
情况二:发票金额 ≠ 暂估金额
发票金额 > 暂估金额 (比如发票是5200元)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XX供应商) 5000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 (根据实际用途) 200
贷:应付账款——XX供应商 5200
💡解释一下:这种情况说明之前少估计了200元。所以,除了把暂估的应付账款转成正常的应付账款,还要补记200元的费用。
发票金额 < 暂估金额 (比如发票是4800元)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XX供应商) 5000
贷:应付账款——XX供应商 4800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 (根据实际用途) 200 (红字)
或者也可以这样写: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XX供应商)5000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 (根据实际用途) -200
贷:应付账款——XX供应商 4800
💡解释一下:这种情况说明之前多估计了200元。所以,除了把暂估的应付账款转成正常的应付账款,还要冲减200元的费用。在会计上,冲减费用可以用红字表示,也可以用负数表示。
3. 实际付款时:
这个就简单了,不管前面怎么暂估、怎么调整,实际付款的时候,都是:
借:应付账款——XX供应商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不同场景下的暂估
上面举的例子是采购,但暂估成本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
预提费用:比如预提的银行借款利息、预提的租金等。
已发生但未结算的工资:有些公司是次月发放上月工资,那么在月末就需要暂估工资。
其他已发生但未取得凭证的费用:比如水电费、运输费等。
📝举个更复杂的例子
假设光明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有一批从远大公司购入的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但发票尚未收到。根据以往经验和市场价格,财务部的李会计估计这批原材料的成本为100,000元。
2023年12月31日,暂估入库:
借:原材料 100,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远大公司) 100,000
到了2024年1月5日,光明公司收到了远大公司的发票,发票上显示的金额为105,000元(含税)。假设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
2024年1月5日,冲销暂估并根据发票入账:
首先,计算不含税金额:105,000 / (1 + 13%) ≈ 92,920.35元
进项税额:105,000 – 92920.35 = 12079.65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远大公司) 100,000
原材料 (100,000-92920.35) 7,079.6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2,079.65
贷:应付账款——远大公司 105,000
或者,原材料差异部分,也可以调整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注意:
暂估金额要尽可能接近实际金额,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判断能力。可以参考历史数据、市场价格、合同约定等。
如果暂估金额和实际金额差异较大,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一定影响,必要时需要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
及时取得发票,并在收到发票的当月进行冲销和调整。
💖希望这篇笔记对大家有帮助!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