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强度和刚度的区别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强度和刚度的区别
1 回复
0
盗版の情侣ぅ装 回复于 2025-09-11 之前

很多人经常把强度和刚度搞混,觉得硬邦邦的东西就是又强又有刚性。其实这完全是两码事。搞清楚它们的区别,不仅能让你在跟别人聊天时显得更懂行,而且在生活中买东西、做点小手工,甚至理解一些安全问题时,都很有用。

咱们先用最简单的话说清楚定义。

强度,说白了,就是一个东西在彻底“坏掉”之前,能扛住多大的力。这里的“坏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彻底断了、裂了,另一种是发生了永久变形,就是你把力撤掉之后,它也回不到原来的样子了。比如你掰一根铁丝,掰弯了松手,它还是弯的,这就说明你用的力超过了它的“屈服强度”。你要是接着掰,最后掰断了,那就是超过了它的“极限抗拉强度”。所以,强度关心的是一个“极限”问题,是一个“能不能扛得住”的问题。

刚度,就不一样了。刚度关心的是一个“过程”。它衡量的是一个东西在受力的时候,抵抗变形的能力有多强。你用同样的力去戳一个东西,它变形得越小,就说明它的刚度越大。刚度跟“会不会坏”没直接关系,它只关心“会不会形变”。所以,刚度是一个“容不容易弯”的问题。

举个最经典的例子:一根没煮过的意大利面和一根橡皮筋。

你用手轻轻一掰,意大利面几乎没什么弯曲就“咔”地一声断了。这说明什么?它的刚度很大,不容易弯。但是,它的强度很低,稍微用点力就断了。

再看橡皮筋。你轻轻一拉,它就能被拉得很长,说明它的刚度很小,很容易变形。但是,你要把它拉断,其实得花挺大力气的。所以,它的强度相对来说还不错。

你看,高刚度(意大利面)不等于高强度。低刚度(橡皮筋)也不等于低强度。这两个特性是独立的。

咱们再深入一点,聊聊生活和工作里遇到的东西。

比如玻璃。玻璃的刚度非常大,你拿一块玻璃板,想让它像塑料板那样弯曲,几乎是不可能的。你使劲按它,它基本不变形。但是,它的强度,特别是抗冲击的强度,就很差。小石子一砸,就碎了。这就是典型的“又硬又脆”,这里的“硬”其实说的就是刚度大。

再比如汽车的底盘。工程师设计汽车底盘的时候,会把刚度做得很高。为什么?因为高刚度的底盘能保证车在高速转弯或者路面不平的时候,整个车架子不会发生扭曲。车架子一扭,悬挂的定位就不准了,车开起来就会感觉发飘、不稳,操控性很差。所以,好的车开起来感觉很“整”,就是因为底盘刚度高。但是,光有刚度还不行,还得有强度。你不能让车撞一下,底盘就断成两截了。所以,底盘用的钢材,既要保证高刚度,也要保证足够的强度。

还有更有意思的例子,就是有些东西我们故意把它设计成“低刚度、高强度”。最典型的就是跳水板。

跳水运动员踩在上面,跳板会大幅度弯曲,把能量储存起来,再把运动员弹出去。如果跳水板的刚度太大,跟水泥地一样,那运动员就借不到力了。所以,跳水板必须要有很好的弹性,也就是刚度要低。但是,它的强度必须非常高。你想想,一个一百多斤的人在上面又踩又跳,如果强度不够,跳板“咔嚓”断了,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跳水板就是低刚度、高强度的完美结合。

所以你看,在正经搞设计的时候,这两个东西你都得考虑,缺一不可。你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来决定到底哪个特性更重要,或者怎么去平衡它们。

比如盖一座大桥。桥面必须有足够的刚度,不然汽车一开上去,桥面就跟波浪一样上下晃,司机得吓死。同时,桥梁的结构,比如钢缆和桥墩,必须有超高的强度,来承受整个桥的重量和上面车辆的重量,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垮塌。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强度是底线。而刚度,更多关系到的是使用体验和稳定性。

在材料科学里,衡量刚度的那个专业名词叫“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这个数字越大,就代表材料的刚度越高。钢的杨氏模量大概是200 GPa,铝合金大概是70 GPa,而尼龙塑料可能只有2-3 GPa。所以你直观感觉上,钢最硬,铝其次,塑料最软,这个数字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

而衡量强度的指标就多了,比如前面提到的“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告诉你这个材料开始发生永久变形的临界点在哪,而极限抗拉强度告诉你它彻底断裂的临界点在哪。

这里有个简单的小实验,你现在就可以做。找一个回形针。

  1. 你先轻轻地掰它一下,然后松手。它会弹回原来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你感觉到掰它需要用点力,这个力的大小就跟它的刚度有关系。
  2. 现在,你用点力气,把它掰开一个很大的角度,再松手。它回不去了,保持着一个张开的形状。恭喜你,你刚刚让这个回形针发生了“屈服”,你用的力超过了它的“屈服强度”。
  3. 你别停,在同一个地方反复地来回掰。掰个十几次,你会发现那个地方越来越软,最后“啪”地一下就断了。这就是材料的“疲劳破坏”,也是强度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这个小实验,你就能亲身体会到刚度和强度的区别。刚度是它一开始抵抗你掰它的那个劲儿,而强度是它最终被你掰弯或者掰断的那个极限。

总结一下,以后别再把这两个词混用了。当你评价一个东西的时候,可以更准确地描述:

  • 如果一个东西很难让它弯曲,你应该说它“刚度大”。
  • 如果一个东西能承受很大的力而不坏,你应该说它“强度高”。

一个东西可以同时刚度大、强度高,比如高品质的钢材。也可以刚度大、强度低,比如陶瓷和玻璃。也可以刚度低、强度高,比如降落伞的绳子和蜘蛛丝。还可以刚度低、强度也低,比如一块豆腐。

搞懂了这一点,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可能都会稍微有点不一样。你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东西设计得那么柔软,而有些东西又那么坚硬,背后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