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985高校一共有多少所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985高校一共有多少所
1 回复
0
人海孤独症 回复于 2025-10-29 之前

咱们直接说重点,全国“985工程”高校一共39所。 这个数字从名单确定下来之后,就再也没变过。对,你没听错,这么多年,一所不多,一所不少。

这个“985”到底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个时间代号。1998年5月4日,当时的领导人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因为这个讲话是1998年5月提出来的,所以后来这个重点建设大学的计划就被称为“985工程”。 听起来是不是挺直接的?没什么复杂的含义,就是一个源于时间的简称。

这39所学校具体是哪些?咱们可以大概过一下,心里有个数。
* 北京 (8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 上海 (4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 陕西 (3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湖南 (3所):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
* 江苏 (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 湖北 (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 天津 (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 四川 (2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 广东 (2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 辽宁 (2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 山东 (2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 还有一些省份各有1所:比如浙江的浙江大学、安徽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黑龙江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的吉林大学、福建的厦门大学、重庆的重庆大学、甘肃的兰州大学。

这个名单基本涵盖了国内最顶尖的一批大学。但是,聊“985”,就绕不开另一个词——“211工程”。

“985”和“211”是什么关系?

你可以这么理解:“985”是“211”的升级版或者说“精选版”。“211工程”启动得更早,是1995年就开始的。 它的目标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大约100所高等学校。 所以,能进入“985工程”名单的大学,首先必须是“211工程”大学。一个很简单的结论就是:所有的985大学都是211大学,但211大学不全是985大学。 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学校,它们是211,但不是985。

“211工程”的学校总数比“985”多得多,前后总共有112所大学被纳入建设范围。 所以从数量上看,“985”的门槛显然更高,定位也更偏向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一个重要的事实:“985”和“211”的说法已经成为历史

说到这,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惊讶。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985”、“211”,其实官方已经不再提了。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宣布了多份与“985工程”和“211工程”相关的文件失效。 到了2019年,教育部官网在回复网友提问时明确表示,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说白了,就是国家层面用一个新的计划,也就是“双一流”建设,来替代了过去的“985”和“211”。 “双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那么,新的“双一流”和旧的“985/211”有什么不一样?

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双一流”是一个动态调整的名单,它不再是终身制的“铁饭碗”。 以前的“985”和“211”,一旦评上了,基本就是个永久的身份标签。但“双一流”不一样,它有进有出。 建设一段时间后会进行评估,建设得好的学校和学科可能会继续保留,甚至有新的学校加入;建设不达标的,就可能会被警示,甚至从名单里去掉。

举个例子,在2022年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就新增了山西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 这在“985/211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动态调整的机制,目的就是为了鼓励所有大学都要持续努力,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另一个区别是,“双一流”更强调学科建设。以前我们评价一个学校,主要看它是不是“985”这个整体的牌子。但现在,“双一流”不仅要看你学校整体行不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还要看你有没有拿得出手的王牌专业(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有的学校可能整体实力还不是顶尖,但它在某个特定领域的学科是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那它的这个学科也能入选“双一流”。这种评价方式更灵活,也更能体现一所大学的特色和优势。

为什么大家还在说“985”、“211”?

既然官方都用“双一流”替代了,为什么现实中,尤其是在招聘市场上,很多公司还是张口就来“要求985/211毕业生”呢?

这其实是一种社会惯性。

首先,对于很多公司的HR和用人单位来说,“985/211”这个标签简单、直接,用了几十年,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它就像一个快速筛选简历的工具,虽然不完美,但很高效。一个应聘者毕业于39所“985”之一,至少在学习能力和高考竞争中证明过自己。

其次,“985/211”的名单是固定的,而“双一流”名单是动态的,而且更复杂(分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于不那么关注高等教育政策细节的人来说,记住39所“985”和一百多所“211”比搞清楚动态的“双一流”名单要容易得多。

最后,这种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虽然政策变了,但社会认知和招聘市场的习惯还没完全跟上。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双一流”这个概念的认可度会越来越高,最终会取代“985/211”成为社会评价大学实力的主要标准。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985高校一共有39所。这个数字是确定的。 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历史、它与211的关系,以及它在今天为什么正在被“双一流”这个新概念所取代。搞懂了这些,你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格局才算有了一个更真实、更全面的认识。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