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我,说看到网上很多人用AI做短视频,好像动动嘴皮子,钱就到手了,这是真的吗?普通人下场去做,能不能也分到一杯羹?

这事儿确实很火,但里面的坑,和机会一样多。今天我就跟你聊聊,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普通人想靠这个变现,路要怎么走。
先说结论:AI做短video确实能赚到钱,但绝对不是像很多人宣传的那样,敲几个字就完事了。那种“一键生成,月入过万”的说法,听听就算了,谁信谁就被当韭菜。真实情况是,AI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能帮你提高效率的工具,但它不能代替你的脑子。变现的核心,永远是内容和你这个“人”本身。
我们先拆解一下,一个完整的AI短视频是怎么做出来的。别听那些复杂的名词,说白了就这几步:
第一步:确定你要做什么内容。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AI最帮不上你忙的一步。你得先想好,你的视频是给谁看的?是讲历史故事,还是做科普知识?是分享读书感悟,还是解读电影?这个“定位”决定了你之后所有的工作。很多人第一步就错了,看别人做什么火,就跟着做什么,结果就是做的视频没人看。
举个例子,做“历史故事”的号,用AI就比较合适。因为历史有固定史料,AI可以快速帮你整理资料、写出文案脚本、生成对应的画面。但是如果你想做个搞笑剧情号,或者个人生活Vlog,那AI就很难胜任。它生成不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也理解不了复杂的幽默感。
所以,先问问自己,你对什么感兴趣?你擅长什么?找到一个你能持续输出内容的领域。
第二-步:搞定文案。
定位想好了,接下来就是文案。这是视频的骨架。现在大部分人会用ChatGPT或者国内的一些大模型来写稿子。你直接给它一个指令,比如“帮我写一个关于金字塔冷知识的60秒短视频文案”,它确实能给你吐出来一篇。
但是,AI写的文案通常很“平”,没有感情,逻辑也可能不顺。你不能直接复制粘贴。正确做法是,你把它当成一个给你打下手的助理。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1. 让AI帮你搜集资料,搭一个初步的框架。
2. 你自己来修改、润色。把AI写的书面语,改成我们平时说话的大白话。比如AI可能会写“金字塔的建造彰显了古埃及人卓越的智慧”,你就要改成“古埃及人盖金字塔,那脑子是真厉害”。这样观众听着才不累。
3. 把你的个人观点和风格加进去。这才是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步:生成画面和声音。
文案搞定,就要配画面和声音了。这也是AI工具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
声音方面,现在有很多AI配音工具,效果已经很逼真了。你可以选一个听起来舒服的音色,把文案输进去,就能生成音频。这个技术很成熟,能帮你省下自己录音的时间,也解决了很多人普通话不标准的问题。
画面方面,就复杂一点了。主流的玩法是用Midjourney或者Stable Diffusion这样的AI绘画工具,根据文案生成一张张的图片。比如文案提到“法老和祭司”,你就生成一张相关的图。然后再用剪辑软件,把这些图片串起来,做成“图文视频”的形式。
还有一种更进一步的玩法,是用Pika或者Runway这样的AI视频生成工具。你可以输入文字,或者给一张图片,让AI把它变成一小段动态视频。这样做出来的效果会更生动。
但问题来了。AI生成的画面,无论是图片还是视频,都有一些控制不了的毛病。比如人物的手指经常是6根,画面里物体的状态可能上一秒和下一秒对不上,视频的连贯性也不好。这些都需要你花大量时间去挑选、修改,甚至重新生成。这个过程,一点都不“轻松”。
第四步:剪辑合成。
最后一步,就是把AI生成的文案、配音、画面,用剪辑软件(比如手机上的剪映)组合到一起,配上背景音乐和字幕。这一步看起来简单,其实很考验你的网感和节奏感。什么时候该给个特效,什么时候音乐要卡点,这些都是AI目前做不好的,需要人来判断。
好,制作流程我们清楚了。下面我们来聊最核心的问题:怎么变现?
目前来看,AI短视频变现主要有这么几条路:
1、平台流量收益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多人想走的路。你在抖音、B站、视频号、YouTube Shorts这些平台发视频,平台会根据你的播放量给你分成。
但这条路其实最难走。首先,各大平台都在打击低质量、同质化的AI内容。 如果你的视频只是简单地把AI生成的东西拼接在一起,没有自己的东西,很可能被平台判定为“非原创”或者“低质量”,从而不给你流量,甚至直接限流。YouTube就明确规定,对于自动生成的、重复性的内容,是不能开启获利功能的。
而且,就算平台给你流量,这笔钱也少得可怜。短视频的流量收益,每一万次播放可能就几块钱,甚至几毛钱。想靠这个养活自己,你需要做出播放量几百万、上千万的爆款视频,而且还得是持续不断地出。这对普通人来说,难度太大了。
2、知识付费和课程销售
这条路比第一条靠谱一些。很多人做的其实不是“AI内容”,而是“教别人怎么用AI做内容”的生意。他们会做一些AI工具的教程视频,吸引那些想入局的人。然后引导这些粉丝去买他的课程,或者加入他的付费社群。
这本质上是“卖铲子”。淘金热的时候,最赚钱的往往不是淘金的人,而是卖铲子和牛仔裤的。如果你对各种AI新工具特别了解,也擅长做教程,这确实是一条可以走的路。但前提是,你自己得真的是个高手,能提供真正的价值,而不是把网上公开的信息包装一下就拿出来卖。
3、带货
这是目前来看,对普通人最友好,也最可能跑通的一条路。
你不需要追求视频有多火爆,而是追求你的粉丝有多精准。举个例子,你可以做一个专门用AI介绍“小众好书”的账号。每期视频就解读一本书的核心内容,视频的画面、文案、配音都可以用AI来辅助完成。视频下方就挂上这本书的购买链接。对这本书感兴趣的人,看了你的解读,就可能直接下单购买,你就能拿到佣金。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你利用AI提高了“内容生产效率”,然后通过内容本身吸引了“精准用户”,最后通过“电商”来完成变现。整个链条是通的。
类似的,你还可以做美妆产品测评、电影解读、育儿知识分享等等。关键在于,你要找到一个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作为变现的落脚点。AI视频只是你吸引顾客的手段,而不是你的最终目的。
那么,普通人现在入局,到底要注意什么?
第一,不要把AI当成神,它只是个工具。别指望它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你的创意、你的审美、你对用户的理解,这些才是决定你内容好坏的关键。AI只能帮你把想法更快地实现出来。
第二,垂直、垂直、再垂直。不要什么都做。你越是聚焦在一个小领域,你的内容就越容易吸引到精准的粉丝,变现的效率也越高。做讲历史的,就只讲一个朝代的故事;做科普的,就只做一个领域的知识。
第三,要有耐心,持续输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你可能做了10个、20个视频,播放量都只有几十几百。这很正常。你需要做的,是不断复盘、优化,然后坚持下去。大部分人都在黎明前放弃了。
第四,关注平台规则的变化。平台的政策一直在变。今天鼓励AI内容,明天可能就开始限制。你要随时关注平台的最新动态,跟着规则走,不然辛苦做的账号可能一夜之间就被封了。
总的来说,AI做短视频这条路,不是一条轻松躺赚的路,而是一条需要学习、需要思考、需要坚持的路。它降低了视频制作的技术门槛,让更多有想法但不会拍摄剪辑的普通人,有机会参与进来。 但它并没有降低内容创作的脑力门槛。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投机取巧,找个捷径赚钱,那我劝你还是算了。但如果你真的对某个领域有热情、有想法,并且愿意把AI当成一个强大的助手来打磨你的内容,那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机会。关键不在于工具,而在于使用工具的你。

技能提升网